• 我是谁
  • 我是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是谁

30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捷克]赫拉巴尔 著;星灿、劳白 译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4-07

抚顺方志坊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信息以实物为准
商品描述
书的品相如图,请书友仔细仔细再仔细的看图并自定品相,一概不接受事后说品,照片或许有色差,如果有想看但看不到的位置请联系卖家,可以帮您拍照片;由于旧书交易比较特殊,故在快递、挂刷签收后就视为买家正常收货且商品无质量问题,如对收到的书不满意请拒收快递。店小利薄,生意难做,如果对收到的书有异议和问题请随时反馈给卖家,一定尽心竭力为您解决,请各位书友高抬贵手,不要轻率的给予中、差评。谢谢合作!多拍合邮,邮费按实际收取,本人不是职业卖家,平时要上班,可能发货速度不会太快,但会尽全力早些发货,周日邮局休息,周末订购的书选择挂号印刷品邮寄的话得等到周一才能发货,且本店不发普通包裹,所有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敬请谅解。谢谢!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捷克]赫拉巴尔 著;星灿、劳白 译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0657217
  • 定价 1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9页
  • 字数 14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赫拉巴尔精品集
【内容简介】
《我是谁》既是赫拉巴尔的一本书名,又是他经常自省的一个问题。对于一个既胆怯怕事又愤世嫉俗的人,既谦卑自责又指点江山著书立说的人,经常自问:“我是谁?”该是意味深长的。“赫拉巴精品信”中定名为《我是谁》的这本册子,是从他众多的作品、言论、小品和札记中译编了部分内容并附上他答记者的《手帕结》和年谱,我们把它作为对译介他几部作品的一个弥补,以飨诸者。
【作者简介】
赫拉巴尔生于1914年,1935年进入查尔斯大学法学院就读,1939年因纳粹关闭了捷克的高等学院而学业中缀,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后,才继续修完课程。此后,如扉页所记,他多所杂役,就是没有从事本业。
1962年起,年近半百的赫拉巴尔才开始较有系统地创作,1963年出版第一本作品,特殊的风格和文采旋即备受推崇瞩目。1968年共党政权掌控捷克斯洛伐克后,赫拉巴尔由于先前支持“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而被列入禁止出书名单,成为“被严密监视的作家”。1970到1976之间,赫氏隐居到布拉格城外他出生的小镇,完成了毕生最杰出的作品。
赫氏一生创作颇丰,身后结集成十九卷合集,捷克文版前后发行了近三百万册,作品被译成二十七个语文版本。最知名的包括《严密监视的列车》(CloselyWatchedTrains;或译CloselyObservedTrains)、《我服侍过英国国王》(IServedTheKingofEngland)、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主题的《时间静止的小镇》(TheLittleTownWhereTimeStoodStill),以及带有自传色彩的《过于喧嚣的孤独》(TooLoudaSolitude)。
赫氏在电影和戏剧方面也卓有贡献,除了创作过许多剧本外,几部知名小说陆续搬上银幕后也都成绩斐然。1965年的剧本“底层的珍珠”(ThePearlintheDeep),与一群年轻导演开启了捷克电影“新浪潮”的先端;搬上大银幕的“严密监视的列车”由捷克国际级导演伊利·曼佐(JiíMenzel)执导,于1967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9年,曼佐在“温柔的野蛮人”(TheTenderBarbarian)片中,还客串演出以赫氏为本的博士一角;1990年,改编自赫氏原著的“失翼灵雀”(LarksonaString),则获得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
赫拉巴尔大器晚成,却迅速成为20世纪下半叶捷克最伟大的作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米兰·昆德拉曾对他给与高度评价:他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捷克最伟大的作家。
1997年2月3日,83岁高龄的赫拉巴尔在病愈即将出院时,从医院五楼的窗口跳了下去。据说,跳楼前他说了一句话:“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一切,那么,我还待在这里干吗?”另一种说法是,他因伸手去喂窗外的鸽子而意外掉到了楼下——这一颗来自社会底层的珍珠,像鸽子一样,飞向了天国……
捷克大文豪赫拉巴尔(BohumilHrabal)生於1914年。他21岁时进入查尔斯大学法学院就读,不到四年,就因为纳粹关闭了捷克所有的高等学院而学业中辍;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后,他才修完所有博士课程。之后,他却毅然将博士学位甩在一旁,当过仓库管理员、铁路工人、推销员、钢铁厂临时工、废弃物打包工、剧院布景工人和跑龙套的临时演员等,但就是没再从事过任何跟法学有关的工作。
赫拉巴尔一生际遇起伏,顺境少而逆境多。50年代初期,工作不顺,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他的创作多是在一迭迭从工厂带回家的广告纸背面完成的。卑微地活了大半辈子之后,1962年起,年近半百的赫拉巴尔才认真地开始创作,终於在49岁那年出了他的第一本书,特殊的风格和文采旋即备受推崇瞩目。1968年共产政权掌控捷克,赫拉巴尔由於曾支持「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而被列为黑名单。1970到1976之间,他迁至布拉格城外他出生的小镇隐居,并完成了一部部毕生最杰出的作品。
赫拉巴尔一生创作颇丰,光是捷克文版,前后就发行了近三百多万本。他的作品被翻译有将近30种语文版本,最知名的有《严密监视的列车》(CloselyWatchedTrains)、《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IServedTheKingofEngland)(注)、《时间静止的小镇》(TheLittleTownWhereTimeStoodStill),和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过於喧嚣的孤独》(TooLoudaSolitude)。除了非凡的文学成就外,赫拉巴尔在电影和戏剧方面也有相当贡献,他不但创作过不少剧本,几部知名小说陆续搬上银幕后也都成绩斐然。1965年的剧本《底层的珍珠》(ThePearlintheDeep),他与一群年轻导演开启了捷克电影「新浪潮」的先端;《严密监视的列车》由伊利曼佐搬上大银幕,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曼佐之后并以《失翼灵雀》(LarksonaString)再夺下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
1997年,赫拉巴尔自医院的五楼窗口坠楼身亡,传言他当时不过是想餵鸽子,但也有人说他是自杀…。由於赫拉巴尔生前曾经承诺,要将他毕生最爱的作品《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交给最懂他的伊利曼佐来拍摄。不料,在他身后取得了电影拍摄权的捷克国家电视台,却执意想邀请曾以《分道不扬镳》(DividedWeFall)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另一位捷克导演扬霍布雷克(JanHrebejk)来执导。这让伊利曼佐不惜以停止创作来抗议,并耗费了十多年的宝贵光阴来和捷克电视台打官司。所幸这部钜作《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最后终於在赫拉巴尔辞世10年、而伊利曼佐也年近70岁时的今天拍摄完成,并荣获了捷克影坛最高荣誉「金狮奖」最佳影片等四大奖,三度为伊利曼佐和赫拉巴尔的完美合作写下了辉煌纪录。
【目录】
一谈自己的经历、性格、观点
我总是把自己当做时代的见证人
我实际上是死人的偷窃者
我实际上已经是除我之外的一切
我的传奇般的“人工命运论”
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再生活
这就是我的那个“我”
“一切爱都是同情”
我看人看世界的目光如何和蔼
我做人做公民的榜样就是卓别林
我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和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我实际上是个胆怯的人
我总觉得别人比我聪明比我漂亮
对于人来说最美莫过于坏心情
我是一架损坏了的自动风琴
我却经历着每天都在开始的战争
这真理是什么?
我心量挺直腰杆儿顶着
怎样才能产生我的喧嚣的孤寂呢?
衰产是我的力量,失败是我的胜利
我能面对伤痕累累的现实
我总是努力去盗火
这就是我的最微不足道的道德观
神秘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精神状态
我大概没法算作一个民族主义者
我乐意生活在共处之中
直到这时,这无言的大自然才开始对我们说话
对我来说喝啤酒是个神圣的时刻
我想要个诞生在啤酒泡沫中的女儿
整个世界都被装进我的床单里
我在开始变老
二谈文学创作、作家和他自己的作品
三谈美术、音乐及其他
四谈亲人、朋友
赫拉巴尔生平及作品年谱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信息以实物为准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