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理论与实践
¥
9
1.8折
¥
5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杨威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7-T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威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7207042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7页
-
字数
24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新旧动能转换自2014年以来,在我国政界、学界、业界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目前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主抓手。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由此可见,中国能否在实现“站起来”向“富起来”转变后,成功地“强起来”,新旧动能转换发挥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新旧动能转换:理论与实践》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等理论,全面系统梳理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脉络,界定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概念,分析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特征和机制。归纳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模式及国外经验教训。进行了省域新旧动能转换指数测评。介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区域路径、产业案例和企业战略,并在吸收国外产业政策的新动态基础上提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和政策建议,展望了国内外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及规律,以供学术研究者、实际工作者参考。
- 【作者简介】
-
杨威,1985年6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家高新区战略研讨会兼职研究员、武汉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人口科学》、《科技进步与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0篇、9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转载。
- 【目录】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新旧动能转换的文献综述
(一)新旧动能转换的概念起源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外延研究进展
(三)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研究进展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基础回顾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二)经济增长理论
(三)工业化阶段理论
(四)企业创新理论
(五)产业升级理论
三、基于经济周期的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特征分析
(一)经济周期与新旧动能转换密切相关
(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下的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划分
(三)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性特征
四、新旧动能转换的机制研究
(一)企业创新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二)企业创新通过深化劳动分工推动产业升级
(三)企业创新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四)企业创新通过改变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
第二章 国际经验
一、新旧动能转换的模式分析
(一)领先型(高结构+高效益转换):日本、韩国
(二)进取型(高结构+低效益转换):中国、印度
(三)稳健型(低结构+高效益转换):欧盟国家
(四)滞后型(低结构+低效益转换):拉美国家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成功经验
(一)管理创新助推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二)技术创新撑起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三)技术及管理创新驱动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
三、新旧动能转换的失败教训
(一)荷兰创新激情下降,逐渐在工业化转型中落伍
(二)英国技术创新式微,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三)拉美国家创新停滞,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章 区域实践
一、省域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判断及水平测算
(一)指标选取
(二)省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模式判断
(三)省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水平测算
二、山东省:聚力全省“一号工程”
(一)明确“一号工程”
(二)目标“两步走”
(三)主要手段“三句话”
(四)主攻“四新四化”
(五)顶层设计“五个一”
(六)工作机制“10+3”
三、贵州省:借力大数据“换道超车”
(一)超前谋划,抓住产业窗口期
(二)顶层设计,大胆开展先行先试
(三)高层统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四)深化应用,让大数据落地生根
四、深圳市:汇力“双轮驱动”
(一)营造“小政府大市场”格局
(二)建设“全球创新之都”
(三)“包容善待移民”激发企业家精神
(四)推动传统产业变身“时尚产业”
(五)推动新兴产业快速迭代发展
五、武汉市:发力创新创业
(一)深化改革为企所需
(二)完善政策直击痛点
(三)搭建平台立体孵化
(四)集聚要素不遗余力
(五)营造氛围多措并举
第四章 产业案例
一、集成电路产业立项决策的技术风险预警研究
(一)高技术项目立项决策技术风险预警的重要意义
(二)高技术项目立项决策的技术风险预警模型
(三)基于集成电路产业的案例研究
二、光纤通信产业的新兴技术识别研究
(一)新兴技术识别的重要意义
(二)技术融合视角下新兴技术的形成机制与识别方法
(三)基于光纤通信产业的实证研究
三、专利导航产业突破性创新的机制研究
(一)基于定量研究视角的产业突破性创新界定
(二)专利导航产业突破性创新的机制体系
(三)专利导航产业突破性创新的机制建设路径
四、军民融合产业多元化融资思考
(一)我国军民融合产业投融资的现状与问题
(二)军民融合产业投融资不畅的原因分析
(三)国外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投融资的经验
(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多元化融资的举措
第五章 企业战略
一、高新企业的技术竞争战略研究
(一)高新企业技术竞争中的知识流分析模型构建
(二)基于RFID领域的实证研究
二、知识联盟中企业演化博弈策略分析
(一)联盟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要素
(二)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联盟企业知识吸收机理分析
三、家族企业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困境
(二)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5W”对策研究
(一)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
(二)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三)谁来建设企业文化
(四)何时建设企业文化
(五)建设企业文化的途径
第六章 若干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旧动能转换
(一)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老问题
(二)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新变革
(三)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过程
(四)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系统工程
(五)新旧动能转换要以实业为本
(六)新旧动能转换要以双创为魂
(七)新旧动能转换要以人才为基
(八)新旧动能转换要防止“一刀切”
(九)新旧动能转换要避免三种错误
(十)新旧动能转换要防范六种风险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方法论
(一)领导挂帅
(二)专班推进
(三)高位嫁接
(四)重点突破
(五)三图两库
(六)六链融合
(七)锦标赛机制
(八)矩阵式政策
(九)沙盒式监管
(十)闭环式管理
三、当前新旧动能转换中面临的障碍
(一)机制不畅障碍
(二)创新不足制约
四、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建议
(一)弘扬创新创业精神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优化企业创新策略
(四)完善财税激励政策
(五)加大融资扶持力度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七)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八)提升市场消费需求
五、国内外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展望
(一)全球新旧动能转换外部环境前景堪忧
(二)全球新科技革命正孕育新一轮产业变革
(三)新兴国家崛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多元化
(四)企业间竞争迎来规则颠覆性趋势
(五)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将为全球贡献更大力量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