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内容干净】
  • 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内容干净】
  • 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内容干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内容干净】

35 九品

库存2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施皮茨莱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199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8-8

上书时间2024-05-23

阳光心晴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施皮茨莱 编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1998-05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11329
  • 定价 11.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1页
  • 字数 141千字
【内容简介】
“愿你的唇吻我”——这是原来为本书拟定的标题,是在成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个概括了本书的基本线索的标题。尽管如此,关于原书名的种种考虑仍应受到足够重视,因为它说明了基督教中上帝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io)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愿你的唇吻我”这不多的几个字有着丰富的内涵:渴望、情欲、温柔、爱,以及人可以用吻表达的一切。难道……仅此而已?它的意义仅仅局限于世俗的情感层面?

  这句话的语境本身就超出了此一层面。它出自《圣经》。《旧约》中的情歌集——希伯来文标题的字面直译是“歌中之歌”(路德译为《雅歌》)——开篇就是“愿他用他的嘴亲吻我”(歌1:2)。在这一首宗教诗歌中,一对年轻恋人以富有感染力的画面,歌颂着他们对那个完全的他者的向往。

  亲吻所能够表达的远远超过电视、电影和报纸经常展示的那些东西。在许多文化中,亲吻是一种理所当然的问候方式。用吻迎接或送别客人。亲吻是爱慕和尊敬的表示。在家庭中,父母吻儿女,儿女吻父母,以此表示双方的亲密和真挚的爱。基督教祭仪中有许多表示亲吻的比拟和圣事含义的例子。一般而言,吻是超自然的爱的象征。洗礼和坚信礼中的亲吻表示接纳一个人人基督教会。感恩礼是以吻祭坛开始或结束的,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其中的含义首先是,祭坛是基督的象征,但也意味着,通过亲吻祭坛表达对安放在祭坛内的殉道者遗体的崇敬。直到今天,在诵读福音书后仍有亲吻福音书的习惯。最常见的是共祭(konzele-branten)神父与信徒在表示和平祝愿时互相亲吻。这是梵蒂冈第二公会议礼仪改革之后,在原有的礼仪规定中保留下来的一项。原有的规定载有大量关于以亲吻表示尊重和崇敬的条文,如吻圣杯、吻胸牌、吻圣衣等。东方教会礼仪将亲吻作为礼仪行为保留下来。共祭神父和教徒以亲吻圣像表示崇敬,这在西方的基督徒看来是颇为奇怪的。这一行为的寓意是,在祭仪过程中,天与地相遇,这一相遇同时包括人的一切感官——眼、耳、味觉和触觉。正如圣像本身在精神上被视为观察者借以“观看”圣者的神秘领域的窗口那样,亲吻也是人崇敬神灵的标志。

  亲吻的意义从来就超出了身体和世俗的范围。它最古老的含义是力量的传递和联合。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中,吻祭坛和吻神像的礼俗非常普遍。古埃及人吻主神的脚,古罗马人的吻被看成是隶属某一联盟的标志,而在伊斯兰教中,至今仍以吻克尔白的黑石Schwarzen Steinesderkaaba)为麦加朝觐活动的高潮。
【作者简介】
海萝丽丝(Heloise)(约1098 1164),法兰克女隐修院院长;    阿贝拉尔(PeterAbaeard)(10791144) ,法兰西逻辑学家、道德哲学家和神学家。
【目录】
中译本导言

文选说明

绪言:修道院生活与情谊(施皮茨莱)

   论情谊

   情谊与婚姻

   不婚的情爱

   灵性的情谊

   修道院高墙内的情书

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

  第一章 萨克森的约尔丹与安达罗的狄安娜

    引言

    书信选录

  第二章 阿贝拉尔与海萝丽丝

    引言

    书信选录

  第三章 阿维拉的特蕾莎与格拉西安

    引言

    书信选录

  第四章 克莱尔沃的贝恩哈德与西笃会修士

    引言

    书信选录

  第五章 利雪的特蕾莎与西利娜马丁

    引言

    书信选录

附篇:二十世纪末修道院情书选

    引言

    书信选录

跋:“愿你的唇吻我”——论亲吻神学(施皮茨莱)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