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辩护的模式
  • 刑事辩护的模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辩护的模式

35 4.5折 7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奋飞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2-1

上书时间2024-08-05

万卷阁文轩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奋飞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9776183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7页
  • 字数 216.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用别具一格的视角阐释了本土语境下的刑事辩护制度。在诸多呈现中国特色的形象化概念的背后,读者可以更深刻地认知、理解刑事诉讼的制度逻辑。

  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刑事辩护模式的演进动因,从顺承模式到层控模式——“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进行改革评析,对于刑事诉讼中的“争点主导主义”进行评析、还论及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制约要素等内容;下编为刑事辩护模式的理论展开,围绕控辩审关系的三种样态、交涉性辩护、唯“庭审主义”之辩护模式、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三个限度等内容开展。

  
【作者简介】
  李奋飞,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企业合规检察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犯罪与监狱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风险防控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检察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执行检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伦理学会法律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挂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副厅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检察制度、企业合规、律师制度。致力于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诉讼理论框架,塑造了包括“顺承一层控”二元分类模型在内的理论样态,尝试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提供符合本土资源的分析框架。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政法论坛》《法治日报》《检察日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16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等各大类项目10余项,参与撰写的《模范刑事诉讼法典》荣获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目录】
第一编 刑辩模式的演进动因

第一章 从“顺承模式”到“层控模式”——“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评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两种模式的中国叙述

 三、两种模式的要素表达

 四、两种模式的关系互动

 五、两种模式的转化坐标

 六、结语

第二章 论刑事诉讼中的“争点主导主义”

 一、庭审实质化的新阶段

 二、“争点主导主义”的正当化逻辑

 三、“争点主导主义”的类型化动因

 四、“争点主导主义”的规范化格局

 五、“争点主导主义”的集中化例外

 六、结语

第三章 诉讼格局·立法文本·参与主体——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持续发展因子探析

 一、刑事诉讼的发展命题

 二、诉讼格局:从“浪漫”到“务实”

 三、立法文本:从“技术”到“理念”

 四、参与主体:从“器物”到“心性”

 五、结语

第四章 论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制约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司法决策的卷宗依赖

 三、庭前会议的功能异化

 四、当庭讯问的程序不当

 五、控辩对抗的效果不彰

 六、审判期限的巨大压力

 七、结语

第五章 以审查起诉为重心: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程序格局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以审查起诉为重心”的内涵解读

 三、“以审查起诉为重心”的正当根据

 四、“以审查起诉为重心”的若干隐忧

 五、“以审查起诉为重心”的合理规制

 六、结语

第六章 论“确认式庭审”——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为契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确认式庭审”的特质归纳

 三、“确认式庭审”的形塑机理

 四、“确认式庭审”的隐患来源

 五、“确认型庭审”的优化进路

 六、结语

第二编 刑辩模式的理论展开

第七章 论控辩关系的三种样态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交涉主导型”的审前样态

 三、“对抗主导型”的审中样态

 四、“协作主导型”的审后样态

 五、结语

第八章 论“交涉性辩护”——以认罪认罚从宽作为切入镜像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交涉性辩护”之意涵

 三、“交涉性辩护”之形塑

 四、“交涉性辩护”之瓶颈

 五、“交涉性辩护”之出路

 六、结语

第九章 论“唯庭审主义”之辩护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二、“唯庭审主义”之特征

 三、“唯庭审主义”之诱因

 四、“唯庭审主义”之反思

 五、“唯庭审主义”之突破

 六、结语

第十章 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三个限度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宏观限度:“执业目标”上的限制

 三、中观限度:“身份独立”上的限制

 四、微观限度:“真实义务”上的限制

 五、结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