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
  • 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
  • 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

正版现货 无笔记无划线

20 4.1折 4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乔东平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G110

上书时间2024-12-05

云浩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乔东平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34964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0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0页
  • 字数 26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对“虐待儿童”这个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进行了中国本土的诠释,是中国第一本对“虐待儿童”的界定问题进行经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著作,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对中国儿童权利保护在政策层面和社会工作干预层面均有启示意义。
《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采用社会文化的视角和亲子关系的分析架构,运用质性研究“扎根理论方法”,基于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搜集的大量资料,分析北京儿童和父母各自对亲子关系、父母打孩子、体罚、家庭暴力和虐待儿童的诠释,建构了“虐待儿童”的本土概念,探讨了在西方社会文化情境中发展出来的“虐待儿童”概念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虐待儿童问题在中国内地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有利于增加中西方在虐待儿童问题上的沟通、了解和对话。
《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重视倾听儿童的声音,凸显儿童的视角、观点以及研究儿童方法的独特性,分析儿童与父母/成人视角、观点的异同,有利于增进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了解,促使成人反省对儿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尊重儿童的尊严和权利。
【作者简介】

乔东平,1963年出生,1985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哲学博士学位(Ph.D)。目前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虐待和儿童保护、儿童和家庭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曾经主持或参与青年思想、社会救助、灾后心理援助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发表儿童虐待、社会救助、哲学、教育等方面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本著作和教材的写作,与人合著《社会救助理论与实务》。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疑惑、现象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我的立场和自省
五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文献综述和概念框架
一儿童和童年
二儿童权利与父母权利
三虐待儿童及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四儿童养育、身体虐待与社会文化差异
五研究虐待儿童的理论模式与社会文化视角
六亲子关系、权力关系
七儿童的声音与父母/成人的声音
小结

第三章探索的路径:研究方法论
一为何选择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二研究地点与研究过程
三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四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五反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六研究伦理和法律问题
七研究的可信性与局限性
八资料的分析和呈现
小结

第四章北京当代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
一亲子之间的感情关系:父母和孩子的相互责任
二亲子之间的感情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全方位关注”
三亲子之间的权力关系
四转型期父母:管教的难题与“虐待儿童”的风险
小结

第五章虐待儿童:父母的建构
一父母对打孩子的解释和态度
二父母对虐待儿童的意义建构
三亲子关系对父母建构“虐待儿童”的影响
小结

第六章虐待儿童:儿童的建构
一儿童挨打的经验和态度
二儿童对虐待儿童的意义建构
三亲子关系对儿童建构“虐待儿童”的影响
小结

第七章对“虐待儿童”的中国式诠释与比较
一儿童观点与父母观点的相似性分析
二儿童观点与父母观点的差异性分析
三虐待儿童问题上的“迷思”
小结

第八章中国儿童权利保护:反思和启示

附录访谈纲要和焦点小组讨论主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