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剑十二年-----港珠澳岛隧工程建设纪实
  • 磨剑十二年-----港珠澳岛隧工程建设纪实
  • 磨剑十二年-----港珠澳岛隧工程建设纪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磨剑十二年-----港珠澳岛隧工程建设纪实

正版现货 无笔记无划线

7 1.0折 6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巧鲜 著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82

上书时间2024-11-15

云浩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白巧鲜 著
  •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0
  • 版次 1
  • ISBN 978711415656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9页
  • 字数 23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把港珠澳大桥工程放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桥梁建设历经几十年的厚积薄发、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宏图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以其中艰难的岛隧工程为视角,以工程一步步展开的节点为脉络,展示了桥梁人心怀祖国、不负时代的家国情怀,敢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科学探索和甘于奉献、追求工匠精神。

 

 同时,本书也不回避在未知的工程领域和新时代的发展态势面前,国内外工程师在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发展、融合的过程。因为凡此种种,正是中国桥梁人走向成熟、走向新时代,再攀世界技术高峰的历程和标志。

 


【作者简介】


白巧鲜,女,1950年生于北京。1969年在区后勤部一分部报道组开始通讯报道写作。所写报道和散文曾刊登于报光明报及区。    1978年以后,先后担任过北京某国企副部长、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副经理;经济类核心期刊城市开发杂志社社长兼编。    2006年加入桥梁杂志,曾任主编、副编。先后采写过“长江上的桥”“黄河上的桥”“高山峡谷的桥”,湖南、四川、广东省桥梁专题以及海河、钱塘江、攀枝花的桥等地桥梁的大型专题报道。参与2010年10月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中国桥梁6集专题片的策划、拍摄和撰稿。参与央视超级工程2之“中国桥”的配合拍摄。    2009年开始跟踪港工程,亲身见证了港大桥人工岛成岛、后一节海上沉管安装、终接头安装,以及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亮灯等重要节点;参与了港大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汇报片的策划和拍摄;20172018年深入港岛隧项目部一年,在对岛隧工程的持续追踪和大量深入采访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撰写出长篇报告文学磨剑十二年――港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纪实。

精彩内容:

章  从伶仃洋到港    1994年秋天,晚上9点多钟,在工地忙碌了的林鸣刚刚回到宿舍,还没来得及擦一把浑身的汗水,一个电话打来,通知他到珠海市开会。当时的林鸣正在珠海担任淇澳大桥的项目.经理,带领中交二航局建设团队在珠海淇澳岛附近连奋战。当他迅速赶到开会地点时,听到的是珠海市交委在会上的布置:立即开始组织伶仃洋大桥两个引桥的施工。    “当时伶仃洋大桥两个引桥的施工条件还不接近具备,没有通信设施,有一次设备出了故障在海上漂着回不来。”林鸣说,“这样干了2个月,又忽然接到电话,通知我工程停止。”    这戏剧般的一幕并非偶然,工程的背后是当时珠三角与对岸之间在发展中此消彼长的博弈,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脚步与速度。    伶仃洋,又称珠江。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跋涉而下的珠江,蜿蜒2000多公里,从这里汇入伶仃洋,在入海冲积出一片富庶的原――珠江三角洲。这里是中国的天然海洋门户,也是沟通东南亚、印度洋的重要出海通道,自古以来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2000多年前,始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步。伶仃洋,成为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祥地。明末清初,这里曾一度成为东亚贸易圈的中心,是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岸。    20世纪末叶,当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的时候,珠三角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崛起,珠三角城市群快展,成了广东30年来中国大陆发达省份的辉煌。    但由于伶仃洋东、西两岸之间30公里洋面的阻隔,紧邻的珠江东岸迅速腾飞,发展缓慢的珠江西岸只能引颈相望。同样是中国早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与深圳发展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1983年,作为改革开放后早投入内地建设的实业家,合和集团胡应湘经常往来于和广州之间。。胡应湘忽然灵机一动,二改从广州走珠江东岸,经深圳回到的惯,改道走珠江西岸经珠海、回。他要体验一下这条路的交通是否方便。这一趟珠江西岸之行让胡应湘印象深刻,当时从珠海到只有轮渡,且不说渡轮的简陋与拥挤,只有30公里的水上直线距离,轮渡快也需要一个小时,还常常受到风雨的影响而停运。    在参与广州中国大酒店、广深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之时,胡应湘已经从珠江两岸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中,发现了两岸协同发展的前景。同时作为土木工程专家,他更知道交通的支撑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多么重要!他突发灵感,何不在珠海和之间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根据他的设想,从珠海建桥连接伶仃洋上的两个天然岛屿,再伸延至西面的浅水区,可以短距离连接到。他甚至起好了名字――内伶仃洋大桥。    这个前瞻的极有战略眼光的大胆设想,一时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好奇,更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而港英则是不屑一顾。当时的珠海,刚刚从一个小渔村跃为一批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像一只还未张开翅膀的雏乌,难以腾空展翅,对大桥的建设只能是有心无力。    1993年,珠海特区经过几次扩建,发展新月异,实力明显增强。时任珠海市市长梁广大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与珠江东岸便捷的交通,珠海“南大门”的优势便无法发挥。他仔细研究了胡应湘建设内伶仃洋大桥的方案,从层面正式提出建设伶仃洋大桥的计划,实施计划分为三步:步先建从陆地到淇澳岛的淇澳大桥;第二步修建连接淇澳岛至内伶仃岛的内伶仃洋大桥;第三步待时机成熟时,修建从内伶仃岛到屯门烂角咀的伶仃洋大桥,实现珠海与跨海连接。    梁广大市长是一个说干干的人,珠海市随即先期投入,开始建设伶仃洋大桥的前期工程――淇澳大桥。林鸣当时所带的建桥团队,正是在珠海担当此任。    然而,正当梁广大市长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始建设第二期伶仃洋大桥时,珠海的热情却在遭到冷遇。当时的港督彭定康正为回归前的过渡而烦恼,面对胡应湘等民间实业家对建设伶仃洋大桥的热烈倡议,彭定康表示:已经聘请英美顾问公司做过相关研究,至少到2020年前没有这个需求。建设方案被再一次搁浅。    p1113
【目录】


引子1章从伶仃洋到港11第二章从否定开始的33第三章给你唱首祈祷歌49第四章“半刚”诞生69第五章桂山岛的故事85第六章龙潭虎穴也要闯127第七章历尽蹉跎 e15143第八章海底绣花与滴水不漏163第九章上的博弈184第十章这一生,至少当一次瓜217第十一章信念的力量285第十二章我喜欢出发312后记33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