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正版现货 无笔记无划线

4.8 1.0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正晓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G22

上书时间2024-08-25

云浩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正晓 著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9608005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5页
  • 字数 34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研究和倡导的生态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为导引、以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为基础、以“区际共容发展、整体效益最大”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生态循环经济是生态伦理学与循环经济的有机耦合,是一种引申的、扩展的循环经济。它强调“生态价值”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愿景,它要求每个经济区域主体功能的定位、增长方式的选择、发展路径的安排及其宏观政策的制定,都必须把“生态环境价值和整体发展效益最大化”放在优先考量的位置上。生态循环经济是在一国一地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增长、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的条件下而应当着力追求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初步论述了生态循环经济的提出背景、形成依据、基本概念、本质特征、运行原则和基本要求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入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并就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生态循环经济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命题,《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对它的研究和探索是初步的、肤浅的。书稿虽付梓,求索始开篇。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本书选题的意义
一、本书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本书选题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主要方法
一、本书研究范围的前置设定
二、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生态循环经济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第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现实局限性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与运行原理
二、循环经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显现的现实局限性

第二章 生态循环经济理论的形成依据
第一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思想先导: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科学发展观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二、科学发展观的现代生态理念
第二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生成母本:生态伦理学与循环经济的耦合
第三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历史根源: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盲从阶段:自然主宰人类的时代
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野蛮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时代
三、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协调阶段:生态优先的新时代
第四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文化渊源:中华生态伦理文化与生态文明
一、中华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化
二、中国古代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
第五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生态学、系统论与经济学的经典理论
一、生态学基础
二、系统论基础
三、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 生态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一、“生态价值优先”原则
二、生态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三、生态循环经济的五大特征
第二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
一、生态资源全值化
二、生产过程生态化
三、生态功能有偿化
四、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三节 区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区内发展与区际共容并重,区际共容优先
二、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并重,维护生态优先
三、市场融合与政策调控并重,政策调控优先
四、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并重,代际公平优先

第四章 国外实施生态与循环经济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做法
一、美国
二、欧盟
三、日本
四、韩国
第二节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中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特征
第一节 西部地区的自然特征
一、江河源头
二、生态屏障
三、资源宝库
第二节 西部地区的经济特征
一、偏远落后
二、长期贫困
三、开放窗口
第三节 西部地区的政治特征
一、边疆稳定的第一防线
二、反分裂的前沿阵地
三、反恐怖的主攻战场
第四节 西部地区的民族特征
一、民族问题是西部地区的首要问题
二、西部地区民族问题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六章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
第一节 我国三次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对西部地区的深刻影响
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演变的三个阶段
二、国家三次区域发展战略布局调整对西部地区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
一、西北七省区近11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分析
二、西北七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的综合分析与总体评价
第三节 生态循环经济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选择
一、西部地区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的“两难选择”
二、生态循环经济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发展模式

第七章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
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循环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克服农业的反生态属性
二、资源高效利用型共生生态农业
三、资源微观集聚型家庭生态农业
四、生态强制修复型以工代赈农业
五、西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例探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工业的发展路径
一、传统线性工业经济模式与生态循环工业经济模式的比较
二、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工业的现实必然与政策取向
三、西部地区三种层次的生态循环工业发展路径
四、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一、发展西部生态循环服务业的现实背景与积极意义
二、产业模式之一:西部生态循环型物流业
三、产业模式之二:西部原生态旅游业
四、产业模式之三:西部绿色生活服务业
第四节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型城镇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西部民族村寨城镇化对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
二、西部地区村寨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与功能配置
三、生态循环型城镇的微观体系建设
四、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型城镇建设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同步发展

第八章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
第一节 推动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各民族劳动者
一、西部地区各民族劳动者是推动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二、切实提高和发挥西部各民族劳动者的素质技能
三、实现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生态补偿机制29l
一、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29l
二、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的受益原则
三、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 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文化与创新
一、文化推动力:消除小农意识和“官文化”的影响
二、创新推动力:科学发展理念下的机制创新
第四节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颁布实施《生态循环经济促进法》
一、生态循环经济立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德国、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借鉴
三、生态循环经济的立法原则和调整范围
四、《生态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法律体系设计与制度安排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