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

15.8 3.2折 49 八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8-21

扬帆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戎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1077467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05页
  • 字数 81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为“民族社会学”课程教材,全书共为18章,内容涉及(1)“民族”和“族群”的定义;(2)族群意识;(3)理解中国族群关系的理论框架;(4)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5)如何衡量与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族群关系;(6)族群关系之间的结构性差异;(7)族群集协和在人口结构方面的差异;(8)人口迁移与族群关系;(9)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10)族群居住的政策因素;(11)族际通婚;(12)影响族群关系变迁的因素分析;(13)族群平等和影响族群关系的政策因素;(14)现代化进程中族群关系的演变;(15)族群关系与“民族主义”(16)群族关系发展前景的展望。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以社会学为学科基础,吸收了人口学、政治学、种族与族群研究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案例,结合了定性研究与定量要析,其理论来源涵盖了西方民族社会学、马克主义民族理论、中国民族关系演变史等内容,并介绍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读例。书后附有修记后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4年春委“课程大纲”可供任谭教师参考。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使用对象为:各高等学校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地、市党校研究生或培训进修生。
【作者简介】
马戎,1950年3月出生,回族,1987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北京任教。1990-1991年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民族与族群社会学、人口迁移与城市化、教育社会学等。发表的著作用《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年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年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年华夏出版社)等。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言
一、族群社会学在社会学学科中的位置
二、当今世界与中国都需要发展族群社会学
三、西方族群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论特点
四、国外族群社会学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五、“族群社会学”这个专业方向的内容及其特点
六、中国族群社会学目前的研究工作
七、我国族群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八、小结

第二章关于“民族”和“族群”的定义
一、“民族”定义问题是族群社会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近代我国学术界对于“民族”定义的认识
三、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四、当前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民族”定义
五、“族群”概念在我国民族研究中的引入
六、小结

第三章族群意识
一、“族群”是人类社会群体层次划分的种类之一
二、族群意识的产生
三、族群识别
四、族群身份与实际利益
五、“族群”的象征性意义
六、族群意识的变化
七、族群意识与民族主义
八、小结

第四章理解中国族群关系的理论框架
一、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二、关于中国民族史的其他研究
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族群统一体的多层次性
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重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
六、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团结与协作
七、“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
八、小结

第五章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1)
一、中国传统的族群观和族群关系理论
二、苏联时期的民族关系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
四、西方学者对于马列主义民族理论
和共产党国家民族政策的研究
五、小结

第六章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2)
一、在欧洲社会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族群观
二、美国族群关系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三、“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Colonialism)理论
四、关于赫克托“扩散模式”在中国适用性的讨论
五、西方学者对族群关系理论的其他探求
六、小结

第七章如何衡量与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族群关系
一、戈登1964年提出的变量体系
二、戈登1975年提出的理论模型
三、对族群关系进行实际调查时可操作的变量指标
四、对衡量族群关系变量指标的讨论
五、小结

第八章族群集团之间的结构性差异
一、美国社会中的“族群分层”
二、马来西亚的族群分层
三、苏联解体之前的族群结构差异
四、人口普查资料反映的中国各族群结构性差异
五、近年社会学调查中反映的我国“族群分层现象
六、族群分层与社会流动
七、小结

第九章族群集团在人口结构方面的差异
一、人口的数量与素质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
三、人口性别比例
四、生育率水平-
五、死亡率水平
六、婚姻类型和家庭结构
七、中国少数族群人口的特点
八、小结

第十章人口迁移与族群关系
一、人口迁移对族群形成和族群关系的影响
二、结合迁移来研究族群关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关于加拿大移民问题的个案研究
四、我国几个少数族群地区的汉族人口迁移
五、小结

第十一章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
一、语言具有文化象征和交流工具的双重性
二、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语言”的观点
三、各国的语言政策
四、从语言使用角度分析族群关系的演变
五、近年来我国族群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
六、族群语言与少数族群教育
七、小结

第十二章族群居住格局与族群关系
一、族群居住格局的三个层面
二、多族群社区中族群交往的几个主要方面
三、族群居住格局研究与“分离指数”
四、个案分析:拉萨市族群居住格局的研究
五、中国其他地区城乡族群居住模式的研究
六、学校中的族群格局
七、小结

第十三章族际通婚
一、婚姻与族际通婚
二、族群关系与族际通婚
三、国外的族际通婚研究
四、我国传统的族际通婚观
五、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族群社会历史调查所了解的族际通婚情况
六、我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反映出来的族际通婚
七、个案分析:赤峰农村蒙汉通婚研究
八、小结

第十四章影响族群关系变迁的因素分析
一、分析族群关系变迁时需要注意的研究视角
二、表示族群关系状况的连续统
三、英格尔提出的关于影响族群成员认同的变量体系
四、影响民族关系变化的各种因素
五、族群之间社会距离的排序
六、小结

第十五章族群平等和影响族群关系的政策因素
一、族群关系的政治制度性安排
二、族群关系框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
三、族群平等
四、政府处理族群问题中的“制度化”
五、政府制定的以族群为对象的制度
六、针对少数族群的优惠政策
七、优惠政策的实际效果
八、小结

第十六章现代化进程中族群关系的演变
一、什么是“现代化”
二、现代化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
三、如何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保存与发展族群文化
四、少数族群地区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利用
五、观念的转变是少数族群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六、个案分析: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劳动力流动
七、小结

第十七章族群关系与“民族主义”
一、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二、语言与“民族一国家”的建立
三、西方政治家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四、“民族主义分裂运动”在当代的破坏性作用
五、小结

第十八章族群关系发展前景的展望
一、族群一文明之间的冲突
二、族群问题的“政治化”与“文化化”
三、族群与国家
四、族群与地域
五、族群与宗教
六、族群交往的发展前景
七、中国需要发展社会学的族群研究
八、小结
附录1“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附录2“分离指数”的计算
附录3“Kappas"通婚指数的计算与应用
附录4“同化指数”的计算
附录5中国各族群入口统计基本数据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