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
  • 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
  • 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
  • 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
  • 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

5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俊玲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北259号

上书时间2024-05-18

郑氏书社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俊玲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53598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4页
  • 字数 237千字
【内容简介】
  《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是第 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北方昆曲发展史的专著。明末昆曲 传入北方,结合北方的语音及音乐特色,适应北方观 众的欣赏习惯,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南方昆曲的特征。

  清朝后期到民国年间昆曲开始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北 方昆曲剧院建立,成为北方昆曲发展和传播的重镇。

  北方昆曲剧院在恢复传统老戏的基础上不断创排新戏 ,《红楼梦》成为北方昆曲剧院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本书还对南北方昆曲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 ,并对北方地区的昆曲曲社和昆曲教育的发展进行了 研究。

【作者简介】

朱俊玲,女,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古典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戏曲史论,代表著作北京市精品教材《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与人合著),发表论文若干篇。参加国家十二五规划艺术学重点科研项目《昆曲艺术大典》、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戏曲教育文献资料汇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路径研究》,主持北京市科研项目《近代戏曲教育研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昆曲在北方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 昆曲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昆曲的产生:从昆山腔到昆曲

二早期昆曲的特点

第二节 昆曲入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与昆曲自身的发展

第二章 昆曲在北方的兴盛

第一节 北京昆曲剧坛的创作与演出

一昆曲的全盛时期:历史机遇与人文基础的结合

二昆曲兴盛时期的代表作:《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二节 宫廷大戏的编纂与演出

第三节 北方家庭戏班、职业戏班的兴盛

第四节 昆曲在北方地区的流传与发展

第三章 昆曲的衰落及其在北方的延续

第一节 诸腔杂陈与昆曲的衰微

一民间:诸腔杂陈

二官方:贬抑花部

三世俗化的花部博弈雅化的昆腔

第二节 折子戏演出的兴盛

一昆曲的世俗化:从全本戏到折子戏

二折子戏兴起的标志:剧本集录的刊印

第三节 王府昆弋班和河北农村昆弋班延承昆曲

一京城清王府昆弋班

二昆弋腔在河北农村的流传

三民国初年昆曲演出的代表人物:梅兰芳

第四节 荣庆社等昆弋社延续昆曲余脉

第五节 昆曲对京剧及北方其他剧种的影响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昆曲在北方的发展

第一节 近代中国戏曲变迁——中外戏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曲改革

一改戏、改人、改制

二戏改的主要成绩:全国戏曲会演和昆曲会演

三《十五贯》一“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第三节 北方昆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北方昆曲剧院的成立

一人才、组织与理论准备

二北方昆曲剧院的建立与意义

第四节 “文革”前北方昆曲剧院的发展

一薪火相传:对传统剧目的挖掘与传承

二“三并举”: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

三创新:对现代戏的探索

四《李慧娘》——一出戏带给昆曲和北方昆曲剧院的厄运

第五节 新时期以来北方昆曲剧院的成就

一新时期以来北方昆曲剧院的艺术成就

二昆曲《红楼梦》:北方昆曲剧院新的里程碑

三北方昆曲剧院的新成就

第六节 北方曲社、院校等对北方昆曲流传的贡献

一北方曲社

二北方戏曲院校昆曲专业的设立

三中国昆剧研究会的贡献

第五章 北方昆曲的艺术风格及与南方昆曲的交流

第一节 北方昆曲的艺术风格

一表演风格

二音乐风格

第二节 南北方昆曲界的交流

结语

附录 纽约海外昆曲社对昆曲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