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报文丛:绚丽星空下、水流云在【两本合售,全新未开封】
  • 文艺报文丛:绚丽星空下、水流云在【两本合售,全新未开封】
  • 文艺报文丛:绚丽星空下、水流云在【两本合售,全新未开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艺报文丛:绚丽星空下、水流云在【两本合售,全新未开封】

27 6.0折 45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鸿鹰 编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6-1

上书时间2024-05-09

鱼腥草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鸿鹰 编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6392365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1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文艺报文丛·外国文学卷
【内容简介】
  《绚丽星空之下/文艺报文丛》精选《文艺报》“世界文坛”版面和“外国文艺专刊”2014-2016的评论、理论文章100篇,包括《希拉里·曼特尔:痴迷于历史题材的女作家》《诗人毕加索:诗中有画》《恩里克·比拉一马塔斯:讲述落魄文艺青年的寻找之途》《石黑一雄《被埋葬的巨人》:迷雾破除奇幻落幕》《通向恒久的可能性》等。
【目录】
当代文学评论
希拉里·曼特尔:痴迷于历史题材的女作家
莫妮卡·马龙:“我唯一感兴趣的是故事的继续”
卡洛斯·艾尔与古巴裔美国文学
莱斯利·马门·西尔科:行进与交融中的文化嬗变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学游泳》:畸零世界
越战老兵和华裔青年的综合体
村上春树文学创作35年:“挖洞”与“撞墙”,
孤独与“孤绝”
诗人毕加索:诗中有画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孤独的救赎力量
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难以遗忘的祖先阴影
米亚·科托《梦游之地》:悲伤与传奇之书
恩里克·比拉一马塔斯:讲述落魄文艺青年的寻找之途
亨利·戈达尔《小说使用说明》:另类法国小说史
特德·姜的科幻作品:全能视角、传说重构及其他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后现代碎片游乐园
马丁·莫泽巴赫《此前发生的事》:
美茵河畔的弥达斯国王
伍绮诗《无声告白》:第一百九十三个汉娜·李
石黑一雄《被埋葬的巨人》:迷雾破除奇幻落幕
约翰·威廉斯《斯通纳》: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通向恒久的可能性
森茉莉:起步于官能的写作
杰夫·戴尔《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
“我就是相机”
阿摩司·奥兹《乡村生活图景》:没有结局的故事

观察
德语文学中的女性主义
当代俄罗斯小说创作:在扬弃与融合中走向多元
美国本土裔文学:植根传统融入现实
2014年美国诗坛景观
“拉美文学”涵盖了巴西文学吗?
文学想象:从生态批评到环境正义
以色列大屠杀幸存者作家:
直面与否都因创伤无法治愈
日本“反战文学”:以受害者面目出现,
模糊侵略战争性质
诺奖的国际政治学:何谓“白俄罗斯文学”?
世界主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近距离看2015法国文学
2015匈牙利文学:对历史和现实的记录与虚构
2015德国文学:后格拉斯时代文学仍在继续
2015美国文学:种族,还是种族问题
经典的困顿和苏醒

奖声书影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迷失:我们的存在方式
2014年布克文学奖得主理查德·弗兰纳根:
用历史表达自己思想
201 4年俄语布克奖得主弗拉基米尔·沙洛夫: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2014年普利策奖得主唐娜·塔特《金翅雀》:
在畅销和经典之间寻求平衡
2014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莉迪·萨尔维尔
《不要哭泣》:一段历史,两幅画面
201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战争阴云与现实关怀
2015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得主安东尼·杜尔
《所有看不见的光》:回念战争,缅怀生命
2015年国际布克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我们本不该对他感到陌生
2015年国际lMPAC都柏林文学奖得主吉姆·克雷斯《丰收》:
“克雷斯幻境”中的现实关怀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二手时代》:“乌托邦之声”系列的总结之作
2015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马蒂亚斯·埃那尔《罗盘》:
深入东西方世界的裂缝中探究
2015年“俄语布克奖”得主亚历山大·斯涅吉廖夫《薇拉》:
缺爱世界里的俄罗斯女性

经典
《失明症漫记》之后的萨拉马戈
纪念奥克塔维奥·帕斯诞辰100周年:
帕斯和他的中国情结
西格弗里德·伦茨:理解的文学
克拉克式的静默
纪念契诃夫逝世110周年:契诃夫戏剧:
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追忆诗人托马斯·萨拉蒙:“诗歌哺育我们的自由”
瓦·拉斯普京:传统和道德的呐喊者
四月,写给特朗斯特罗姆的挽歌
君特·格拉斯:唇枪舌剑笔代戈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为拉丁美洲溯本清源
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诗歌与散文的“双人舞”
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千人一面千面一人
马洛伊·山多尔:匈牙利民族精神的哺育者
米歇尔·图尼埃:哲学与文学交相辉映
美感与思辨相得益彰
Eco’s Echo艾柯的回音
凯尔泰斯·伊姆莱:为了记忆,记住死亡
莎士比亚与科学

艺术
《宋飞正传》:“没有主题”的都市交响曲
《低俗小说》:你不知道世界在哪一刻翻脸
《教父》三部曲:美国资本主义的隐秘自白
《汉娜·阿伦特》:如何坚持我们的独立思考
大卫·芬奇《消失的爱人》:真正消失的不是爱人
《模仿游戏》:平庸之恶从未离人们远去
大梦终有一醒,昨日突如其来
阿赫铎眼中的梵高与社会
《永远的零》:进化中的军国主义“泪弹”
波兰战争电影:记录民族伤痛的报告
波兰剧院版《先人祭》:“古斯塔夫”们的精神苦旅
塔德乌什·康多尔的“死亡戏剧”
保罗·德尔沃:个人的魔幻之城
埃利达尔·梁赞诺夫:一封珍贵的来信
《投靠女与出走男》:东庆寺之花,拔节生长
2016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聚焦》:
难得的是平实与自省
电影《卢旺达饭店》:民族命运共同体瓦解的悲剧

译介
文学翻译给了我什么?
译者的冲动与尴尬
翻译给了我什么
与思想的美做伴
最佳近似度:诗译者的最高追求
舍形存旨,依实出华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再说“牛奶路”
《玩火的女孩》:斯文与我的最后一次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重现异邦的书人书事
摆渡者的本分
没有穷尽
翻译像一面镜子
我的翻译观
译者的权利与翻译的使命
“三位一体”实为至福
联续时空,与诗人如相晤对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