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
  •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
  •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
  •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
  •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
  •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
  •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织色入史笺:中国历史的色象

18 2.6折 68 九品

仅1件

江苏常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鲁南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4

常州东飚旧书店

二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鲁南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14-08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9693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在古代中国,最重要的颜色只有五种:赤、青、黄、白、黑。五色系统大约形成于春秋时期,与古时盛行的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本书从人文历史的角度阐释色彩,描述色彩与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政治、历史、文学、民俗、艺术等)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容上分五篇,体例上先从色彩的字形切入,追溯本源;再分门别类讲述由此生发出的典故,阐述色彩渗透古代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
  本书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据分析类文章,而是每一篇皆为独立别致的小品文,文字清新隽永,亦古亦今。
【作者简介】
  陈鲁南,祖籍山东,生于江苏,学于北京。好读书而无所得,好游历而行弗远。慕先祖之风范而不能及,笑时人之浮华而自沾染。百无一用,然积碎纸成册,聊堪作书。曾为中国传统之色象深深吸引,琢磨切磋,寻幽探微,略有所得。虽见笑于大方,亦或可增补毫末颜色于史箴。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红色

  红色,大约可以算作我们这个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几千年来,无论庙堂之高,抑或江湖之远,无论隆礼重典,抑或乡习民俗,无论女儿梳妆,抑或文人戏墨,都曾经,或者仍然,在广泛地运用红色。基于繁盛昌明的中华文化,古人还发明了多种语汇,来指代不同的红色,按照颜色的深浅程度分,大约有绛、赤、朱、丹、红等数种;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又有赭、丹、茜等称呼。

1. 诸红缭乱

2. 恶紫夺朱

3. 女儿之色

4. 忠义所在

5. 浸染民风

6. 怀金拖紫


第二篇 青色

  古人所说的青色,涵盖了现代光谱原理命名的绿、青、蓝乃至黑等诸多颜色。这数种颜色在光谱上是连续的;古人不懂得光谱的理论,但在种种生活实践中培养了丰富的审美直觉,将这些连续而且彼此过渡并不明显的颜色,都纳入青色的外延,恰与基于现代科技的色彩理论相合。

1. 绿碧青丝绳

2.物之生时

3. 有女娉婷

4.缥缥乎仙

5.青青子衿

6. 新秀方然


第三篇 黄色

  提起“黄色”,现代国人首先所想到的,大约不是某种颜色,而是淫秽、色情、少儿不宜、乃至某岛国的电影和该类电影的女明星,大有鲁迅先生所说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的意味。而若将这词汇与古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人们大约又只会想起金光灿烂、雍容威严的皇室气象;除此而外,那时似乎再无广泛应用这一颜色的领域与场合。一为天子的专用色,一为贱业的指代色,“黄”之含义,究竟原本为何,又如何嬗变,还是很让人好奇。我们不妨仍从这个字的源流说起。

1. 黄之源起

2. 帝王专色

3. 吉祥如意


第四篇 黑色

  学者们普遍认为,黑色与白色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颜色,因为它们位于色阶的两极,对比最为强烈,最容易为视觉细胞辨识。而我们的民族使用黑色的历史,也极为久远。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先祖们刚刚学会制造陶器的时候,便已经使用红色和黑色来做装饰。在黄河流域的诸多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出土了许多以黑色条纹作为装饰的陶器残片,

有些花纹甚至称得上精美。而在殷商时期,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下文字后,也常常用红色和黑色的粉状物去填充这些组成文字的刻痕。与黑色如此漫长的厮守,自然也赋予它多种多样的文字表现形式。

1. 万变不离

2. 严厉正大

3.跌宕起伏

4. 年华之表


第五篇 白色

  白色被古人视为各种色彩的基础色,有了白色,其他颜色仿佛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淮南子》里就说,“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直接确定了白色的基础性地位。其实《淮南子》这话也是转借来的。老子的弟子文子有本著作,名称也叫《文子》,其中就说过同样的话。文子与孔子同时代,名气却要小得多,所以不怎么为后人关注。但道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的观念,对绚烂多姿的各种颜色与朴实无华的无色之色之间的关系,颇有见地;“白立而五色成矣”,很有一针见血的意味。

1. 万色之基

2. 粉饰太平

3. 哀思所在

4. 不厌其白


补述:五行五色之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