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傩文化
  • 中国傩文化
  • 中国傩文化
  • 中国傩文化
  • 中国傩文化
  • 中国傩文化
  • 中国傩文化
  • 中国傩文化
  • 中国傩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傩文化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巫风·傩俗·戏剧,内容包括古老的英雄、与傩共存的仪式、傩的大家族、傩坛上的歌舞与戏剧;下篇为各地傩文化掠影,介绍了全国各省市的傩文化。本书使用铜版纸印刷,图片居多精美,值得珍藏。

15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兆乾、吕光群 著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07-05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未翻阅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兆乾、吕光群 著
  • 出版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5
  • 版次 1
  • ISBN 9787811200775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352页
  • 字数 104千字
【内容简介】
“傩”,是由人和难(nan)两字组成。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作者简介】
  王兆乾(1928年—2006年1月)安庆市黄梅戏剧研究所一级作家。山东临沂人。曾任黄梅戏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黄梅戏研究会总干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
  1952年,完成《黄梅戏音乐》初稿,当即由安庆市文化馆和省军区油印,后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整理改编了《打猪草》、《闹花灯》、《路遇》的传统唱腔,并为现代戏《新事新办》、《柳树井》配曲。先后为《窦娥冤》、《赵桂英》、《红灯志》等多部黄梅戏配曲。
  创作和整理改编了《女驸马》、《洪波曲》、《窦娥冤》、《赵桂英》、《红灯志》、《金沙泉》、《血防线上》、《金殿审妃》等多部剧本。尤其《女驸马》一剧,其母本《双救举》是大别山民间艺术左四和送给他的手抄孤本戏提纲,思想内容并不积极。他发掘了母本积极的一面,整理了原作,增添了《状元府》、《洞房》、《金殿》三场,从立意上跳出母本窠臼,使整理本成为黄梅戏经典之一。他还是成绩卓著的理论研究者,论文有《傩与中国的傩信仰》、《巫风·傩俗·戏剧》、《董永遇仙故事的演变》等多篇。专著有《武宁采茶戏唱腔集》、《安徽省贵池市刘街乡太和章村的傩神会》、由他收集、校勘的《安徽贵池傩戏剧本选》等八部。
  吕光群,1939年出生,山东省安丘市人,副研究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及安徽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及安徽分会理事。1957年起在安徽省安庆市从事黄梅戏艺术工作和文化行政领导工作,曾多次率剧团参加全国、省级文艺调演,参加拍摄多部电影和电视剧,1986年率黄梅戏剧团赴香港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编著摄影画册:《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贵池傩文化艺术》、《中国傩文化》;另有两百余幅照片被收入《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中国佛教之旅》、《中国面具艺术》等画册及书刊。
【目录】
序 曲六乙
上篇 巫风·傩俗·戏剧
编著 王兆乾 主摄影吕光群
综述 王兆乾
第一章 古老的傩
第二章 与傩共存的仪式
—、雩
二、蜡
三、社
四、高襟
五、裼
六、灯会
七、方祭
第三章 傩的大家族——与傩共生祭仪所衍生的民俗文化
一、丰富多彩的傩和类傩民俗活动
二、祈求平安的社火、神会
(一)鬼魅邪恶,群起而攻之——河北武安固义村的“捉黄鬼”人型社火综艺活动
(二)固定的祭仪和流动的祭仪——山西上党地区的迎神赛会
(二)“无傩不成村”的安徽池州
(四)社火与灯会的结合——安徽歙县叶村的“五兽会”、“太子会”和“叠罗汉”
(五)飞天,人类遥远的梦——白马藏族“跳曹盖”的翅冠及其他一
(六)祖先灵魂的回归一贵州彝族的“撮泰吉”
三、设坛打醮,祈福平安——坛醮型的傩事活动
(一)苏北和皖北的香火僮子
(二)松辽平原的萨满跳神和香火
(三)戏从桃源洞来——湘西和黔东南的傩堂戏
(四)贵州福泉阳戏
(五)人戏和地戏——四川广元的“捉(线)阳戏”
(六)广西各民族的师公戏
四、与古代“军社”相关的傩戏
 (一)以演武驱除灾星的安顺地戏
(二)云南澄江县小屯村的关索戏
(三)青海土族“纳顿节”上的“跳会手”和“跳五将”
(网)甘肃省永靖县的“七月跳会”
五、寺院里的跳神和佛教节口
(一)北京雍和宫的“打鬼”
(二)西藏寺院的“金刚法舞”和藏戏
(三)青海藏族祭海的“跳欠”
第四章 傩坛上的歌舞与戏剧
一、舞蹈
二、傩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未翻阅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