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可文集(精装共10册,全十册)(一版一印)(江浙沪包邮)(特价)(44折)
  • 张大可文集(精装共10册,全十册)(一版一印)(江浙沪包邮)(特价)(44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大可文集(精装共10册,全十册)(一版一印)(江浙沪包邮)(特价)(44折)

588 4.4折 1336 全新

仅1件

浙江丽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大可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0038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05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336元

上书时间2024-11-06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张大可文集(套装共10册)》是张大可先生40年来学术研究的结集,收录了《七十述怀》、《史记研究》、《中国文献学》、《史记文献研究》、《司马迁评传》、《史记论赞辑释》、《三国史》、《三国史研究》等10部著作。张大可先生是《史记》研究领域学者,在三国史领域也颇有建树,所以这部《张大可文集》是《史记》和三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七十述怀

本卷是一本以作者治学为主线的自传,收录作者散论文章四十六篇,关连全书,可视为十卷文集的总序。本卷散论以《七十述怀》题书名,故编入文集为第一卷。

作者步入学术研究的征程,恰与祖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步。30年间的散论汇于一编,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所谓散论,多为因时感发的即兴之作,不是作者的治学主干,为何编入文集为第一卷?因贯穿散论的红线始终带有读史论政的意味,这些散论串联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生活的环境与治学的心路历程。

史记研究

《史记研究》是作者数十年研究《史记》*具代表的成果,《司马迁评传》、《史记二十讲》均是《史记研究》的延伸,其中若干问题直接转化在《司马迁评传》和《史记二十讲》中。《史记研究》已连续出了三版,论文篇数不断增加。其中有14篇论文,重点是对《史记》文学艺术的研讨,已转化在《司马迁评传》和《史记二十讲》中,为避免重复而删除,另增补论文七篇,总计三十二篇。

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讲

本卷原是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在兰州大学历史系开设“史记课”的一部讲义,编列文集为第三卷,内容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系统阐释了《史记》其书的内容、价值与文献依据,以及《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人格与人生;第二部分选文40余篇,本纪、变、书、世家、列传五体皆备。1983年,作者以主编方式把这一选目推向社会,得到学术界广泛支持,有近20所高校共30人加盟协作注讲,选文单篇内容包括原文、题解、段意、简注、简评。附录书评两篇,是学术界对《史记文献研究》和《史记全本新注》两书的评论,标志作者注释体例的创新取得了成功,引起社会关注。本卷记录了作者步入《史记》殿堂的足迹,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历程。

史记论赞辑释

本卷编列文集为第四卷,内容为专题解读《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解读内容为注释、语释、简论、五体说明、书前序论五项,题名《史记论赞辑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该卷篇前作序论,篇末作赞论,通篇为论传,书后总论等多种形式的史论,构成了司马迁系统的史学理论和是非观点,集中地表述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是探索司马迁思想的第一手资料。通计全书序论二十三篇,赞论一百零六篇,论传五篇,凡一百三十四篇,三万零九百三十六字,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极为丰博,乃为《史记》一书之血气。

史记精言妙语

司马迁的“一家之言”熔铸在《史记》中,表现为他对哲学、人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伦理、道德各个领域的观点,内容极其丰富。司马迁又是一位语言巨匠,《史记》字里行间蕴藏许多精言妙语,内涵深厚的人生哲理,它将给予我们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可以作为我们人生修养的座右铭。“史记精言妙语”是《史记》思想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涉及广阔的历史内容,其中包含许多典故,引出许多历史人物。因此该卷既是一部备查司马迁“一家之言”的工具书,同时又是一部普及《史记》中级读者,适用于广大文史爱好者翻检和阅读,并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与历史环境里,不知不觉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教育,知古鉴今。

史记二十讲

本卷编列为文集第六卷,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系列讲座”,系统评价中国文史名著《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内容扣紧文、史、哲三个方向展开,评说《史记》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对中国史学的贡献、对伦理思想的积淀;第二部分“专题讲座”,是作者应社会之邀,着重阐释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治国理民政治思想的历史总结;第三部分的书序、书评,是作者应各位《史记》专家之请,为各位作者的《史记》研究论著所写的评论,藉此向广大读者推荐。

司马迁评传

该卷在总结前人和作者本人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史记》赖以产生的历史、社会、家世、师承以及个人经历等主观条件;具体评述了司马迁在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政治纲领下所形成的哲学、史学和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了在这些成就中体现的诸多思想。在传主生平事迹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全书通过对传主的业绩,即《史记》蕴含的思想评述中,写活人物,这是本书的一个极大的特点。

三国史研究

该卷《三国史研究》是作者汇结评说三国历史的一部论文集,收入个人文集为第八卷。由始篇的总论三国鼎立的形成和汉末军阀,到末篇《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国史研究评述》,作者对三国史研究的畸轻畸重,为论著论文索引提供了生动的证据,故不吝惜篇幅著录,为三国史研究提供了信息资料。

三国史

《三国史》分为上下两编,是原《三国史》和《三国十二帝》的合体。这两本书都是三国通俗史话,角度不一,重心有别。因此合体后,上编重在说“事”,是通俗断代史;下编重在说“人”,是以鼎立三方的帝王为主评说历史。笔者研究三国史,自《三国史研究》出版以后,试图从理论探索转向致力于通俗解读三国历史,希望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把历史写得好看一些。《三国史研究》与《三国史》代表了作者前后两个时期的行文风格,叙说方式不同,而意蕴完全一致,两书可视为姊妹篇,所以一并收入文集。

中国文献学

《中国文献学》共十二章,前十章以20世纪传世的古文献和新增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整理利用及历史发展四方面内容,后两章先补充论述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后探讨文献学理论架构。作者认为,《中国文献学》不是传统文献工作产生的分支文献学,而是20世纪产生的一门综合型的文献学新兴学科,它的理论建构还在探索之中。该书重新定义文献,指出:“一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史实和经验,通过某种载体表现的文字资料、图物资料、音像资料等等,均为文献。”文献学应以一切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该卷既是作者编著的一部高校教材,也是建构综合性通论文献学理论的尝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