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精) 外国军事 (美国)威廉·夏伊勒|责编:王蕾|译者:张若涵 新华正版
  • 柏林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精) 外国军事 (美国)威廉·夏伊勒|责编:王蕾|译者:张若涵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柏林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精) 外国军事 (美国)威廉·夏伊勒|责编:王蕾|译者:张若涵 新华正版

45.2 5.8折 78 全新

库存3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国)威廉·夏伊勒|责编:王蕾|译者:张若涵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83767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537页

定价78元

货号701_9787544783767

上书时间2024-06-25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主要活跃于柏林,时而遍踏维也纳、巴黎、伦敦、布鲁塞尔、布拉格等欧洲各国首都,甚至亲临但泽、敦刻尔克、贡比涅等战争前沿,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他将记者的身份和的职业素养发挥到很好,参加过戈培尔的招待会,和戈林谈笑风生,不错过任何一次现场观察希特勒演讲的不错机会。他将自己对这个怪异的德国和欧洲的观察记录下来,集结成这部柏林记,并在多年后将这份记录结合战后俘获的更多史料,整理成震撼世界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本书新版结合英文原文对全书进行了仔细的校订,并添加了近百幅历史照片和二战部分战场的形势图,以期对历史事实有更直观的呈现。

目录:

前言

部分:战争前奏

第二部分:战争

译后记

内容简介: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常生活的记录与思,并在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精彩内容:

    洛雷特德马尔,西班牙,1934年1月11
    我们的钱用完了,后天我必须回去工作。我们还没有过多虑此事。来了一封电报。一个工作机会。先驱报驻巴黎分社提供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工作机会。但在能使自己处境好转前,倒是可以解决眼下危机。
    于是,结束了我们曾经历过的优选快乐宁静的一年。这是整整一年的超脱尘俗,是我们的“安息年”,我们住在西班牙小渔村,幻想独立于外面的世界,独立于事件、人群、老板、出版商、编辑、亲戚和朋友。这当然不能永远持续下去。我们也不愿这么下去,但如果不是积攒的1000美元突然贬值为600美元的话,我们还可能再待些时候,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我觉得休息一段时间的确很好。1930年到1931年,我在印度、阿富汗工作,因疟疾和痢疾大伤元气,现在才得以康复。1932年春天,我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出了事故。当时我甚至可能接近失明,幸运的是终只瞎了一只眼。
    刚刚过去的1933年,可能不仅对我们个人而言是转折的一年,对于欧洲和美洲而言也是如此。罗斯福在的做法几乎带有社会和经济的味道。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执政己整整一年。在维也纳的记者朋友报道说,法西斯势力正向奥地利迅速蔓延,其形式是柏林的,但有当地彩。在西班牙这里,正在变味。右派的希尔.罗夫莱斯和亚历山大勒鲁瓦似乎倾向于恢复王权,或是模仿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也可能两种方法都采用。1925年,我在21岁时去巴黎,像爱一个女人那样爱过她,但我后天将去的巴黎将接近不同。对此我不抱丝毫幻想。看上去似乎我们正在返回的世界,与一年前我们收拾衣物和书籍由维也纳来西班牙时相比,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
    我们在由巴塞罗那出发沿着海岸远足时,偶然地发现了洛雷特德马尔。它离铁路约五英里,在比利牛斯山脚下,位于广阔的沙滩上,几乎像月球一样荒凉。苔斯立刻便喜欢上了它,我也一样。我们在海边发现了一所配家具的房子,有三层楼,十个房间,两个浴室,供暖。当房主说每月租金15美元后,我们预付了一年房租。我们的开销,包括房租在内,均每月60美元。
    在过去十二个月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并不很多。没有什么的成。我们每天游泳四五次,从4月可以游到圣诞节。我们去延伸到村庄和海边的比利牛斯山麓远足,途经无数橄榄林、栓皮栎林和白农舍,往往流连至次方才返回。每次爬山,我们都爬到山顶,那里春末秋初皆白雪皑皑。我们还读书。当每晚都要用电报发稿,而且不停地从巴黎到伦敦再到德里时,我几乎没时间阅读。我自己的书单包括:一些历史书、一些哲学书以及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托洛茨基的俄国史,还有战争与和以及次世界大战后有创意的法国小说家塞利纳的茫茫黑夜漫游。另外,还有威尔斯、萧伯纳、埃利斯、比尔德、海明威、多斯帕索斯和德莱塞的大部分甚至作品。有几位朋友来访并小住,包括杰伊艾伦斯、罗素、帕特斯特劳斯,以及路易斯昆塔内拉。后者是一位极有前途的西班牙年轻画家,也是狂热的共和主义者。安德雷斯塞戈维亚则与我们比邻而居,晚上常常过来聊天,或是拿着吉他弹奏巴赫或阿尔贝尼茨的作品。
    p56

精彩书评:

威廉•夏伊勒是大量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这使他能以超乎寻常的熟悉程度来评说希特勒德国他没有忘记也没有原谅纳粹。——威廉•曼彻斯特 关于第三帝国的崛起,再不会有美国人写出比这本更好的书了。本书对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的描写既扣人心弦又让人肝肠寸断。——拉玛尔•格雷厄姆 关于战前德国完整的新闻报道。——时代周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