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传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萧红 新华正版
  • 呼兰河传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萧红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呼兰河传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萧红 新华正版

21 6.0折 35 全新

库存3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红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3620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20页

定价35元

货号304_9787544783620

上书时间2024-06-25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人生的末端回顾童年写下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和精神,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她以简洁无华的笔法,深沉记录悲凉绝望的人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生存哲学。

目录: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内容简介:

呼兰河畔有萧红儿时纯真的快乐和宏大苍凉的人生感悟。多年的漂泊之后,她在人生的末端回顾童年,写下呼兰河传这样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她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的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民国女作家,被誉为“文学洛神”,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萧红一生感情炽烈,毕生追求自由与爱;半生漂泊,历经艰险,颠沛流离。19岁为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24岁时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31岁病逝于,去世前完成重要作品呼兰河传。主要作品还有:跋涉生死场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等。

精彩内容: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更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裂开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句话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
    人的手被冻裂了。
    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偶一不慎,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要跌倒了。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拾了几个一边吃着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竞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都变了样,天空是灰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竞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上了霜。
    人禾ⅱ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了大豆,载来高粱的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集中了全城的。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竞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会买。不需要的,你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稀奇古怪,所以那品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
    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路是从南到北的,大概有五六里长。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铺,有几家粮栈 

精彩书评: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作品中的磨倌冯歪嘴子是他们中间生命力不错的一个——强得使人不禁想赞美他。然而在冯歪嘴子身上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东西。除了生命力特别顽强,而这是原始的顽强。——茅盾她写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我们都很熟悉似的。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萧红的文学成一点也不比张爱玲逊。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没有收录萧红是不可饶恕的疏忽,她是20世纪中国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夏志清让人称奇和赞叹的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女作家在战争和艰难的个人生活环境下竟能有这样的成。她的名声姗姗来迟。她在中国文学目前所占据的巨大分量只是在现在才清楚地显露出来——德国汉学家顾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