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上海100年 党史党建读物 严爱云主编 新华正版
  • 中国在上海100年 党史党建读物 严爱云主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在上海100年 党史党建读物 严爱云主编 新华正版

68.6 7.0折 98 全新

库存3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爱云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9395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82页

定价98元

货号811_9787208169395

上书时间2024-06-25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编·新主义时期

章中国在上海的创建4

一、五四运动助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

新运动和俄国十月的影响4

五四运动开启新主义5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7

二、中国诞生8

上海为中国创建提供有利条件8

中国发起组在老渔阳里成立10

一大的召开13

三、制定纲领15

工作的初步开展16

二大的召开18

第二章掀起大的风暴21

一、实现国共次合作21

促成国共合作21

在上海执行部23

国共合作初现危机25

二、四大与五卅反帝运动26

四大的召开26

从二月罢工到五卅惨案27

五卅反帝风暴席卷28

三、发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30

武装前的形势30

、第二次未能成功31

第二、第三次武装终获全胜32

四、大遭受重大失败34

中外势力的集结34

被动退让以求缓和35

四一二反的发生36

第三章运动的曲折发展和艰难探索39

一、从低潮到运动的复苏39

迁回上海39

上海党组织的恢复整顿41

二、曲折探索与抗救亡运动的兴起43

“左”倾冒险错误的纠正43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45

推动抗救亡运动的兴起46

三、左翼运动的兴起与发展49

加强对工作的组织49

左翼文艺运动50

在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进行斗争52

四、抗救国运动新53

组建救国会团体54

开展上层统战工作55

声援营救“七君子”56

第四章全民族中的坚强堡垒58

一、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58

在抗烽火中重建上海党组织58

支援八一三淞沪60

二、党的工作在“孤岛”展开61

群众工作各具特61

“孤岛”卓著63

抵制伪“以华制华”65

支援新四军,开展武装斗争66

三、在上海全面沦陷后坚持斗争68

精干,蓄存力量68

勤学勤业交朋友69

坚持抗击伪70

四、迎接争的胜利72

开展“天亮运动”72

组建地下军,迎接胜利74

第五章在壮大群众运动中走向解放76

一、为争取和而斗争76

团结群众发展组织76

揭开反内战序幕77

发展爱国统一战线78

二、开辟第二条战线80

迎接新80

解冻生活指数的斗争82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82

三、大反攻中的上海运动84

冲破“动员令”84

反迫害反饥寒斗争85

反击武装86

四、里应外合解放上海88

在上海解放的前夜88

迎接解放的斗争89

解放上海军政全胜91

第二编·社会主义和建设时期

第六章从新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98

一、接管上海和政权的巩固98

快接细收完成全面接管98

团结各界人士建设新上海100

全面整治社会秩序102

开展抗美援朝和反运动103

二、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04

组建国营经济104

反封锁、反轰炸105

打赢“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107

召开上海财经会议与调整工商业109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110

三、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步入新轨111

开展土地改革和改革112

荡涤污泥浊水113

教育事业除旧布新114

贯彻城市建设“两为”方针116

开展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117

四、“维持利用、调整改造”方针的实施119

制定和实施个五年计划119

实行统购统销120

支援重点建设121

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上海确立123

建立代表大会制度123

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125

引导个体手者走合作化道路126

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7

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129

一、制定贯彻“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方针129

召开上海市次代表大会129

夯实重发展基础131

科学技术向“高精尖”发展134

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曲折136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36

“”和郊区公社化运动138

国民经济遭遇挫折140

三、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141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141

改善社会政治关系143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143

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44

文教事业斐然144

社会主义新风尚蔚然成风146

生活得到提高148

五、全面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150

确定建设“两个基地”的目标150

大力发展“四新”151

初步建成“两个基地”153

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严重挫折157

一、“”的发动和全面内乱157

“”序幕在上海揭开157

“一月夺权”狂潮158

“大联合”与“三结合”160

二、正反两种力量的交锋161

纠“左”与反纠“左”162

从整党建党到“第二次夺权”163

“反击右倾翻案风”164

三、各项事业的艰难进展和“”的结束165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65

《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169

全市欢庆粉碎“”170

第三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九章实现历史转折和全面展开改革开放174

一、拨乱反正与全市工作重点的转移174

开展“揭批查”与反冤错案174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76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177

迎来科教事业的春天179

干部队伍“四化”建设与整党工作的开展181

二、制定上海发展战略182

发展面临严峻挑战182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183

编制城市体规划185

三、开展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87

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8

探索推进企业改革189

改革体制191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191

四、探索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193

开展横向经济联合194

发展对外贸易196

利用外资逐步加快197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

第十章探索“三特”发展之路201

一、推进跨世纪的战略201

浦东开发开放成为战略201

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发203

打好“长江牌、中华牌、世界牌”206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208

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8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209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210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11

三、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213

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213

发展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14

建设“1+3+9”区216

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217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18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219

构筑城市分级管理构架221

五、加强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222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223

促进事业发展224

建设“教育”226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27

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工程228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228

推进“凝聚力工程”230

构建“揽全局、协调各方”体制232

开展反腐倡廉工作232

第十一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34

一、加快“四个中心”建设234

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235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236

稳步推进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建设238

二、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40

加快管理创新241

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243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44

三、建设国际大都市245

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245

启动体制综合试点改革246

积极发展事业和产业247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49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50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251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253

做好“服务”大文章253

五、举办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256

成功申办上海世博会256

举办精彩的上海世博会258

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优选建设261

加强党员思想教育262

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26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67

第四编·奋力创造新时代新

第十二章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272

一、实施两家战略272

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272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74

二、走在前列的重点领域改革276

率先探索教育综合改革276

体制改革试点破冰278

推进地方群团改革279

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279

三、落实好交办的“三大任务一大台”281

举办中国国际进博览会281

建设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83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85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86

四、打响“四牌”推动高质量发展287

优化营商环境288

构筑新时代发展战略优势289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291

“五个中心”建设目标的完成292

第十三章探索城市建设新路295

一、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295

打造“一网通办”“一网统管”295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297

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298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300

二、大力提升“软实力”30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01

深化体制改革303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304

促进创意产业跨越发展305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307

构建更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307

解决“老、小、旧、远”民生难题309

办好民生实事工程311

四、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313

打好污染治攻坚战313

打造绿生态空间314

提高绿发展水316

五、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317

发展郊区战略新优势317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19

第十四章谱写党的建设和法治建设新篇章321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321

完善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321

提升执政能力和水323

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地位325

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326

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326

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328

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331

三、发展社会主义法治333

支持人大工作围绕大局守正创新333

开创政协事业新局面335

加快建设法治上海336

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338

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338

发挥巡视“利剑”作用340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341

后记343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讲述中国上海百年奋斗历史的简明读本,全书按照时间脉络系统梳理了从新主义时期党上海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统治、实现上海解放;到社会主义和建设时期党上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上海建成我国重要的基地和科学技术基地;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上海在、院下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百年发展历程,凸显上海作为中国的诞生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重要地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