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维视角下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周芳蓉
  • 多维视角下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周芳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多维视角下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周芳蓉

7.7 1.7折 45 全新

库存8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芳蓉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73491

出版时间202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76页

定价45元

货号305_9787563973491

上书时间2024-04-06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节  浪漫与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渊源
  第三节  德国浪漫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研究
  节  德国浪漫主义的文学与纲领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
  第三节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典型人物的文学创作研究
  节  蒂克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文学创作
第四章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德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节  海涅与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托马斯·曼与浪漫主义文学
第五章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反讽研究
  节  反讽手法概述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反讽
  第三节  德国浪漫主义反讽的文学创作分析
第六章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女诗学
  节  浪漫派的诗学
  第二节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中女诗学的观念
  第三节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诗学的典型人物研究
第七章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
  节  德国浪漫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童话创作
  第三节  德国浪漫主义童话代表作品分析
参文献

内容简介:

     德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成,是欧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浪漫主义又是德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名家名作辈出。德国浪漫主义与其他欧洲的浪漫主义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本书即对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进行研究,主要涵盖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理论、典型人物等不同文体的研究。本书论述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语言清晰流畅,是一本值得学研究的著作。

作者简介:

周芳蓉(1988—),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系主任,讲师,硕士。发表期刊8篇;参与编撰市重点教材1本;主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项,主持市课堂教改1项。研究方向:德语法、德语文学。

精彩内容:

章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在世界文学之中,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无疑是德国文学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思和感知为德国的民族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同时也对德国现代派文学的兴起、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章将从浪漫与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渊源和德国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三方面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浪漫的概念、德国早期浪漫派世界文学观产生的社会背景等内容。节浪漫与浪漫主义文学一、浪漫的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德语中的形容词“romantich”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浪漫”或许意味着篝火旁的相互陪伴、吉他声中的和谐无间、烛光下的甜蜜晚餐,或者落余晖下的湖光山。而在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兄弟所在的那个历史时代,所有的都和浪漫没有丝毫的关系;或者可以说,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个时代根本谈不到浪漫。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并不令人感到舒适的时代。那个时代充斥着盾,充满了张力,在当时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失望和迷惘对文艺创作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要比生活中的乐趣大得多。法国大时期的德国是由三百多个小国组成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诸侯国,只有普鲁士和奥地利在欧洲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紧随其后的是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也还能占一席之地。虽然从名义上来说,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还统治着当时的德国。但事实上,各个诸侯国从1648年起开始在各自辖地里行使统治的权力了。在那个时代,各种对立集中体现,各种思潮百家争鸣,都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对那个时代的盾和动荡做出了反思。可以说,盾是那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梦与现实、童话与社会批判、过去与未来、有限与无限、严肃与幽默等各种盾相互对立、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所以,当时的人们既在寻找形式上、的东西,也在追寻神秘的现象,他们对人类内心深处未知的层面也很感兴趣。而与此同时,浪漫主义文学具备认清事物本质、洞察的敏锐,它们既鞭挞当时市民阶层的庸俗品味,又立刻对自身进行反思。在这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浪漫主义反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围绕着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兄弟展开的,但是这个以施氏两兄弟为核心的文学团体并没有把他们自己的文学运动称为“浪漫主义”。他们所开创的文学新思潮更多是为当时已经存在的“浪漫”一词增添了一些特殊的质,并尝试着把这一概念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的标志。追根溯源来看,“浪漫”一词来自中世纪时期十二世纪的古法语,本来指的是罗马民族语言,相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使用的拉丁语而言。后来又指称以民间语言写成的叙事诗,特别是那些在中世纪盛期及晚期广为流传的描写骑士历险的故事。再到后来,“roman”才由法语的“romance”一词演变而来。自十七世纪以来,“roman”一词一直作为外来词在德语中使用;直到十八世纪,它还是被用来特指那些当时仍然流传广泛、依然受人喜爱的骑士冒险故事。德语中的形容词“romantich”源自英文“romantic”,已经有学者证出,早在三百多年前的1650年英格兰开始使用“romantic”这个词了。大约在1700年,“romantich”作为名词“roman”的形容词形式在德语中出现,用来形容“野蛮的、无拘无束的、热情奔放的、夸张的、不真实的事物”。这些特大多还跟民间尤其是底层人群有关,而与之相关联的是成歌的咏调和形象的文字。在十八世纪,名词“roman”所对应的形容词形式还有“romanhaft”(小说一样的)、“romantich”(罗马语的)。从词源学角度看,“romantich”在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时有以下含义:人们把它当作的“romantich”一样使用,用来指拉丁语的派生语言以及用这些语言写成的作品,主要是指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以但丁和塔索为代表的古罗马文学。由于这些用罗马民间语言撰写的文学作品并不遵循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创作的格律,甚至还以非韵体的方式写成,所以,“romantich”指与古希腊罗马文学相对立的文学。在这里,“浪漫”指的是一种文学形式。由于“romantich”是非古典形式小说的形容词,所以,在它和小说的关系还不清晰的情况下,它也有内容方面的含义:和小说里写的一样,很惊险很有想象力,想象出来的,与现实很遥远,像那些过时了的骑士小说一样今人难以置信。另一方面,“浪漫”在十八世纪的含义非常广泛。在某些情况下,户与学的关系被人们慢慢地遗忘了,尤其是在描述风景印象时。按照当时的惯例,人们如果说哪个风景是浪漫的,那通常指的是有着高贵风范但却拥有粗犷之美的景物,如高耸的岩石、陡峭的山脉、幽深的峡谷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