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 外国军事 倪乐雄
  •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 外国军事 倪乐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 外国军事 倪乐雄

6.7 1.9折 35 九五品

库存1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乐雄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21339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23页

字数338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412_9787511221339

上书时间2024-04-02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自序  翻过世界大战这道坎儿
部分:次世界大战
  章  欧洲这个桶
  第二章  巴尔干上战火点燃
  第三章  欧洲坠入战争漩涡
  第四章  参战各国的“虚”与“实”
  第五章  1914年:全面开战
  第六章  1915年:陷入僵局
  第七章  1916年:形势逆转
  第八章  1917年:大反攻
  第九章  1918年:战争结束
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章  各国军事的思想状况
  第十一章  瓜分东北欧的阴谋
  第十二章  西欧的战争狂澜
  第十三章  北非的激烈厮杀
  第十四章  入侵苏联
  第十五章  亚太战
  第十六章  苏联战场大转折
  第十七章  血战太洋
  第十八章  魂归大西洋
  第十九章  盟军肃清北非
  第二十章  德国西斯的败亡
  第二十一章  亚太战场的大反攻
  第二十二章  轴心国投降

内容简介:

有名军事学者倪乐雄独辣之作!世界大战靠前书!优选看的战例解读优选懂的战略阐释讲述历史老师、军事节目绝不会告诉你的大战!想知道两次世界大战中,中、英、、苏、美、德、意、,各国成败缘何吗?想知道二战中隆美尔、蒙哥马利、曼斯坦因、朱可夫,哪个将军很英雄吗?想知道世界大战背后的那些笑破后人肚皮的荒唐事吗?请看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

作者简介:

倪乐雄:有名军事学者,上海政学院靠前事务与公共管理系教授、渥太华中国事务研究院院长。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称他为:“一位杰出的中国政治与学术精英”。美国学者称他为:“也许不是仅有的、但却是很有创见的中国马汉学派的代表”;“拥有创见的马汉学派的代表”

精彩内容:

俾斯麦规划的德国之路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老谋深算,精于张弛之道,他感到德国的暴发户形象已吸引了各国的注意力,如果照此扩张势头发展下去,势必促使其他共同对付自己,那时德国将像国路易十四和拿破仑一世时期的情形一样,在一场战争中,被分裂成几块。因此,德国只有在一个互相制衡的和环境中,才能巩固既得利益。这种现实感使俾斯麦不以追求世界霸权为德国的外交目标,或许是他精于韬略,深谙张弛之道,待时机成熟,再问鼎世界霸权。他有句名言:“当我们尚未听到上帝在历史中的足音时,除了等待也别无它事可做,但是,只要一听到了,我们必须向前跳跃并尝试抓住上帝的袍角。”因尚未听到“上帝的足音”,俾斯麦制定了一整套以保证德国既得利益为宗旨的外交政策。德国很担心国人强烈的复仇心理。普战争胜利后,基于老毛奇和他的参谋部的强烈要求,德国吞并了国的阿尔萨斯、洛林。俾斯麦当时确有先见之明,他反对吞并这些土地,认为这会成为新德意志帝国的致命隐患。既然吞并已成事实,俾斯麦便以两面手来对付国。他向国保证:他将全力支持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活动,使其所获之利益可超过割让阿、洛两省之损失而有余。这使国在非洲、亚洲的殖民扩张中得到极大的好处,以至于1883年任内的国统格里维声称,他对战后十三年来俾斯麦对国的善意感恩戴德。另一方面,俾斯麦深知要国人有效放弃复仇和收复阿、洛两地的念头十分困难,然而单凭国自身的力量则根本不能同德国相抗衡,但它却可以同其他结成联盟来达到目的。俾斯麦认定,如果有国感到它可依赖俄国的援助的话,则德之战也为期不远了。所以,除了殖民地问题上对国网开一面,俾斯麦外交的重点是要孤立国,止它同其他结盟来对付自己,尤其要止国与俄国的结盟,不然,德国将处于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困境。因此,必须同俄国友好,这是关键。但又不能让俄国捏住自己的软处,降格以求得这种友好关系,俾斯麦采取迂回策略,于1879年10月7,同俄国在巴尔干的竞争者——奥匈帝国缔结了“德奥同盟”。德皇威廉一世原先反对与奥匈结盟,担心俄国因此与德国为敌,俾斯麦匠心独运,指出德奥同盟不仅不会得罪俄国,还会使它乖乖范。德奥同盟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如有一方遭受俄国攻击,即应彼此互助。如有一方遭受其他(意指国)攻击,则另一方应守善意中立。如俄合作,则德奥也将联合行动。(后来该条约一再延长,到1914年仍然有效。)这时的俄国正一心致力于东北亚扩张,“德奥同盟”使它感到有后顾之忧。俾斯麦对俄国一面施加压力,一面又尽量博取好感,他不干涉俄国寻求不冻港的努力,拒绝了俄国在远东的竞争者本提出的缔结同盟的要求(一旦德建立同盟,俄国即处于两面被夹击的态势),他也劝说奥国应让俄国向君士坦丁堡发展,以激化俄英的盾。俾斯麦挟奥国以自重,迫使俄国范,达到了阻止俄联手的预期效果。俄国感到一个友好的德国对自己是有利的。1881年6月18,德、奥、俄三国在柏林缔结了“三皇同盟”。条约规定:三国中任何一国与第四国发生战争,其他两国应维持善意中立以使战争局部化;俄国承认柏林条约所给予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地位。另有秘密附约规定了奥俄两国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三皇同盟”维持了6年,后因俄国不满奥国在巴尔干的政策而拒绝续约,但俄国愿意继续维持与德国的同盟关系,双方遂于1887年6月18签订了所谓的再保险条约。解除了俄国方向的隐患后,俾斯麦继续向国背后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施展外交谋略,结果在1882年,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罗马尼亚不久加入,塞尔维亚也一度参加)。西班牙国王则向德国首相保证:如果德之间发生战争,西班牙帮助德国。俾斯麦在外交棋盘上布下这一连串棋子后,意犹未尽,又一手斡旋出一个英、奥、意地中海三国同盟(后来西班牙也加入了同盟),以此来维持地中海区域的现状,同时给“地中海同盟国”和正朝这个方向蠢蠢欲动的俄、制造一个摩擦的场所,德国自己却置身事外。例如为保持与俄国的衡关系,德国拒绝了英国要它加入“地中海同盟”的建议。这样,这位19世纪杰出的德国外交家在其执政的很后10年里,已经成功地达到了孤立国的目的。他鼓励英、、意进行殖民地竞争以分散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注意力,用意大利来牵制国,用奥匈来牵制俄国,他与俄、奥这两个互相敌视的同时保持着友好关系,通过“地中海同盟”,他道罗马和维也纳同英国建立了联系,于是,俄罗斯熊、不列颠狮和德意志鹰欣然合作,孤立在一旁的,只能是高卢雄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