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与“中庸”: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与“中庸”: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

34 8.1折 42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春青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6-20

武侯区小雅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春青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1
  • 版次 1
  • ISBN 9787521339970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112页
  • 字数 50.000千字
【内容简介】
《“中”与“中庸”: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是北京师范大学李春青教授写的“小书”,主要围绕“中”和“中庸”两个概念展开。在中国古代,从西汉(前206—25)武帝时代(前140—前87)直至清代(1644—1911)的两千多年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系统是儒家学说;在儒家的思想系统中,“中”和“中庸”属于核心范畴,与“仁”“义”“礼”“智”“信”“心”“性”“诚”“敬”等为数不多的概念属于同一层级,而且与这些核心概念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过对“中”与“中庸”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的分析考察,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切入儒家思想体系的内核之中,从而对其丰富意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和阐发。
  在这本小书中,我们将按照时代的历史顺序展开对这两个概念含义生成与演变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所体现出的诸种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儒学概念网络中的核心位置。
【作者简介】
李春青,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专职研究员,文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古代文论和文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项、教育 部项目三项。独立著述《诗与意识形态——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诗学观念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趣味的历史——从两周贵族到汉魏文人》(三联书店2014)等十三种,另有合著、合译、主编著作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著作曾获得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
【目录】
第一章  先秦儒家典籍中“中”与“中庸”之诸义

第一节  孔子对“中”的理解

第二节  孟子和荀子对“中”之含义的新阐发

第三节  《易传》和《中庸》关于“中”与“中庸”的思想

第二章  经学语境下的“中”与“中庸”

    第一节  董仲舒、扬雄对“中”之意旨的阐发

    第二节  《白虎通义》对“中”“中和”等概念的新解释

    第三节  《中论》与《中说》对“中”义之阐发

第三章  程朱理学话语系统中的“中”与“中庸”

    第一节  张载宇宙论中“中”与“中庸”的含义

第二节  “二程”心性论中“中”与“中庸”的位置

 第三节  朱熹“体用论”框架中的“中”与“中庸”

第四章  心学话语系统的“中”与“中庸”

    第一节  从陈献章到王阳明

    第二节  何心隐之《论中》

第五章 “中”与“中庸”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意义

 第一节  “合外内之道”的根据

第二节  “中”与儒家士人心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