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编译所译丛:现代化的政治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方编译所译丛:现代化的政治

44 8.0折 55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戴维·E.阿普特 著;陈尧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7

武侯区小雅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戴维·E.阿普特 著;陈尧 译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2
  • ISBN 9787208136663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5页
  • 字数 32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东方编译所译丛
【内容简介】

    该书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在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影响政治变革的一些因素,旨在构建一种政治现代化的理论。

 

    该书运用了结构功能分析的方法,将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首先确立了评价政治体系的规范-道德标准,从等级和价值的角度将政治体系划分为两大规范类型,即神圣-集体模式和世俗-自由模式,以此为标准考察了政治生活中存在的若干政治体系如动员体系、协调体系、现代化专制等,从社会分层、角色类型、政党、政府、政治价值、意识形态等方面对这些政治体系内部的结构特征和内容进行了逐一分析,重点分析了现代化过程中重要体系即动员体系的特点。最后,作者指出了政治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即建立民主社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戴维·E.阿普特(Davide E.Apter,1924—2010),政治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耶鲁大学Henry J.Heinz荣誉教授。1924年12月生于纽约,195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耶鲁大学,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政治发展、革命和社会抗争。主要著作:《现代化的政治》(1965年)、《分配的选择与政治》(1971年)、《政治变迁》(1973年)、《暴力的合法化》(1997年)等。2006年因其对跨学科领域研究的贡献而成为Foundation Mattei Dogan奖的首位获得者。2010年5月辞世。
  
    陈尧,1972年生,上海人。1991-2001年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政治学理论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火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比较政治系教授。2009年10月2010年4月在日本法政大学社会学部任外国人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主理论与民主化、比较政治、政治学理论。曾主持困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多项。已出版专著4部,译著4部,另参与著、译作等10多部。在《政治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20多篇,在《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报纸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社科新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等奖励。

【目录】

前言(1967年)
序言

第一章 建构一种现代化理论
作为选择的现代性
选择的意义
规范方法
结构方法
行为方法
政治制度之间的选择
世俗-自由模式
神圣-集体模式
模式的比较
次类型
结构动力
结论

第二章 现代化的特征
创新的不同来源
作为一种现代化力量的殖民主义
传统主义与发展
作为现代化指示器的角色
角色的管理
发展、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共同特征
角色组和增长指数
平等的特殊问题
平等和知识分子的角色
青年与知识分子

第三章 对传统的分析
传统主义和价值类型
一些描述性例子
巴干达和阿散蒂
比较政治现代化的结果
伊波族社会

第四章 变化中的社会分层模式
政治类型与角色联系
通过精英阶层实现现代化
教育与精英的政治社会化
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现代化角色

第五章 革新、专业精神和职业的形成
职业的组织
精英的功能
重要精英之间的竞争
角色的规范取向
职业及其现代化结果

第六章 作为现代化工具的政党
政党的定义
现代化的影响
政党和中间政治角色
反对派的角色
政党发展的形态学
政治联盟
政治运动
代表党
团结党
政党与政府
其他政治团体
政党和权威

第七章 政府的必要条件
政府的边界
政府变迁的分析
变迁的可行性和功能分析
政府的功能条件
政府的偶然功能
政府的结构条件
偶然结构
两个假设案例
权威类型与价值
现代化的进度

第八章 政治价值的形成
合法性的行为起源
目的价值的宗教基础
行为、价值与权威之间的联系
权威的团结因素
权威的认同
神权政治中的权威
协调体系中的政治宗教
动员体系中的政治宗教
对政治宗教特征的总结
政治宗教的仪式化
结论

第九章 现代化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定义
意识形态如何形成
角色和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如何变得有效
意识形态变迁和作为亚文化的青年人
工业社会中的科学和意识形态
异化和科学意识形态
结论

第十章 作为一种现代化原型的动员体系
动员体系与国家建设
效率的评价
结论

第十一章 动员体系的替代
协调体系中的发展过程
现代化专制体系中的发展过程
军人寡头政治
新重商主义社会
结论

第十二章 民主社会的未来
新科学精英的角色
合法性和科学意识形态
民主的障碍
向政治民主的转型
结论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