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中国研究·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外中国研究·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55.5 8.2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张灏 著;葛夫平 译;崔志海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6

武侯区小雅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张灏 著;葛夫平 译;崔志海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0
  • 版次 1
  • ISBN 9787214275592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68页
  • 字数 203.000千字
【内容简介】
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近代中国正处于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的冲击,儒家经世致用理想受到严重侵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原则不再适用。于是,晚清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思想和政治方向。梁启超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他既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又从西方现代文明中寻找借鉴。他在《新民说》中提出了一套新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对20世纪中国的许多思想流派均有极大的启发。本书是继列文森之后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追述梁启超从儒家经世致用理想到新的国家和国民思想之转变,并以此为纽带,考察巨变时期的中国如何在思想文化领域从传统逐渐迈向现代。
【作者简介】
作者:

张灏(1937—2022),原籍安徽省滁县(今滁州)。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华慈。曾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述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自选集》《时代的探索》等,也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译者

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1—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9年7—8月英国学术院访问学者;2009—2010年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首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清史、中美关系史和中国近代人物思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多半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另著有《梁启超》《蔡元培》《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当代中国晚清政治史研究》《美国与晚清中国》等。

葛夫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曾赴瑞士洛桑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法兰西学院、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法关系史、中外关系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著有《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1912—1949)》《法国与晚清中国》《中法关系史话》等。
【目录】
目录

再版译序

前言

第一章 思想背景

第二章 康有为在19世纪末的思想地位

第三章 梁启超的早年生活和思想背景

第四章 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1896—189

第五章 流亡中的梁启超

第六章 新民

第七章 改良与革命:梁启超的政治观和传统观

第八章 新民和国家主义

第九章 新民和私德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