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24 8.6折 28 九品

仅1件

山东德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铉淑 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架3

上书时间2024-05-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铉淑 著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1023134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考古新视野丛书
【内容简介】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北方东魏北齐(534~577年)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画中的纹样作为研究对象,由两部分组成。
  上编,“纹样概要研究”。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考古学的类型学分析,对东魏北齐纹样进行综合梳理,初步建立该时期纹样的基本框架。并归纳出此时期纹样的大体特征及东魏北齐境内各地区纹样的特征。
  纹样的盛衰及演变过程与当时信仰、意识形态以及历史文化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下编“重点纹样研究”中,主要讨论纹样的宗教及社会含义。我们选择三种较为流行的佛教纹样,如宝塔纹、宝珠纹以及双树纹,从形制分析着手,显示出这些纹样的时代、地区特征。尔后运用图像学及历史社会学的方法,探讨这些纹样出现的背景、含义、社会功能以及宗教艺术与墓葬艺术之间的互动等。
  本文按文献及实物的考证,认定这一时期流行的覆钵顶单层宝塔纹很大程度上就是阿育王塔。而且论证东魏北齐境内阿育王塔的流行,与北齐皇室的转轮圣王统治思想关系密切。这一时期宝珠纹的最大特点是将宝珠置于柱头上,可以说是“珠柱”或“宝幢”。按佛经的记载,宝幢通常立于佛国净土,所以它的盛行反映东魏北齐时期净土信仰的发展情况。由于山水文化的发展,且在涅磐信仰的影响下,在定州地区双树纹很盛行。
【作者简介】
  苏铉淑,1964年生于韩国全州。1986年毕业于首尔西江大学历史系。1999年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美术史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2001年在《首尔新闻》当记者。现任梨花女子大学研究生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美术史。曾发表《东魏北齐宝塔纹研究》、《响堂石窟火焰宝珠纹研究》、《中国南北朝时代宝珠纹研究——以墓葬美术为中心》、《北响堂石窟北洞的转轮圣王象征》(后两篇论文以韩文发表)等论文。
【目录】
引论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东魏北齐佛教石造像与壁画墓的发现及研究
1.佛教石造像的发现与研究状况
2.壁画墓的发现与研究状况
三关于研究方法
上编纹样概要研究
第一章佛教造像
一邺城地区
二太原地区
三青州地区
四定州地区
第二章壁画墓
一墓道
二甬道
三墓室
下编重点纹样研究-
第一章宝塔纹的形制特征与含义
一南北朝晚期宝塔纹的形制特征
1.南朝(梁)
2.北魏
3.东魏北齐
4.西魏北周
二(覆钵顶)单层方塔的含义
1.多宝塔
2.阿育王塔
三宝塔纹的流行背景
1.阿育王塔信仰与北齐皇室
2.佛国土的象征物
3.佛舍利塔的礼拜与除诸障碍
四小结
第二章佛教艺术中的宝珠纹~以响堂石窟"珠柱"为中心
一北朝晚期诸石窟宝珠纹的形制特征
1.龙门、巩县石窟
2.响堂石窟
3.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二响堂石窟宝珠纹的来源及含义
1.在中国,"珠柱"的出现
2.作为净土的象征物宝幢"珠柱"
3.阿育王柱和响堂石窟的"珠柱"
三小结
第三章树木纹一以定州地区双树纹为中心
一“圣树”的形式
1.中原式圣树
2.芒果系圣树
二南北朝时期树木纹流行的情况及其背景
三从树木纹到双树纹的转化:“双林”与净土思想
五关于“龙树”
第四章墓葬艺术中的宝珠纹
一 南北朝时期墓葬艺术中的宝珠纹
1.墓室壁画(画像砖)
2.墓碑与墓志盖
3.石棺与石棺床
二 宝珠作为日月与璧的代替物
1.日月
2.璧
三在墓葬艺术中宝珠纹流行的背景
1.佛教艺术的影响
2.宝珠的圆形化和中国内地胡人的活动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