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与诗书同行
  • 琴与诗书同行
  • 琴与诗书同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琴与诗书同行

80 6.7折 12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煜梅 著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11-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范煜梅 著
  •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0853259
  • 定价 1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8页
  • 字数 7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汉字的创造和传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出贡献。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主要的语言符号,在已发现的实物上有8000年的历史。汉字从初期的刻符、陶文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持续不断地创新、完善,一脉相承,直到今天。
  汉字是意音文字,既表意也表音。汉字具有文字的一般属性:形、音、义,其中字形是汉字的根本。
  《说文解字》把汉字的造字法分为六类:指事、会意、象形、形声、假借、转注。汉字字形呈平面结构,汉字字形结构是按上下中左右等方位安排笔画及偏旁部首的。汉文的书写排序规则以汉字从上到下书写为纵列,然后从右至左横向排列。这种书写规则从已出土的实物上证实延续了3600多年。现在,为方便书写,我们采用从左到右的横列顺序。我国台湾地区还多采用旧式的纵列书写顺序。
  汉字“六书”造字法、字形结构以及草书抽象表达和韵书的编写体例衍生出中国琴谱的独特记谱方式——减字谱记谱法。
  目前已知的古琴记谱法有两种:文字谱记谱法和减字谱记谱法。
  目前已知最早的古琴文字谱是南朝琴谱,该谱的唐摹本实物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古琴文字谱是将古琴弹奏中左右手指法以及音位(弦位和徽位的交汇点)用汉字详细描述的记谱法。其优点是记谱准确,缺点是字数过多,烦琐,影响读谱。
  古琴减字谱创立于唐朝,是将指法、弦位、徽位等诸要素用其对应汉字的局部笔画,按汉字上下中左右结构法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复合汉字来记谱。减字谱的优点是简明、准确。
  文字谱或减字谱都是以对指法、音位的表述为中转进而完美、准确地展现琴曲旋律和音韵的记谱方式。从唐代曹柔创建减字谱记谱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古琴减字谱传承的唯一性在于琴器本身的独特构造、古琴乐律的取音倾向以及中国音乐的特质。琴器上可弹奏出多个同律音,古琴的按音可以在琴弦的任何位置取音,弹奏中常有工尺谱和五线谱、简谱不能表达的音、韵,只有减字谱的记述方可完成对琴曲旋律、音韵的表达。
【作者简介】
  范煜梅,四川成都人,蜀派琴人,生于中医世家,客居北京十三年,同等重要国学网站(www.tongdengzhongyao.com)创始人。1987年师从蜀派古琴传人曾成伟先生学琴,二十多年操缦不辍,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先秦
第一节中华民族先民对音乐的感悟与表达
第二节琴学史
一、琴人
二、琴乐
(一)琴乐曲目
(二)记谱法
(三)琴谱
三、琴论篇目
四、琴事礼仪
五、琴乐律
六、琴器
(一)制琴的材质和工艺
(二)琴器的基本形制
(三)琴器实物
七、琴文篇目
第三节同期诗歌和书法
一、诗歌
二、书法
述评

第二章秦汉
第一节琴学史
一、琴人
二、琴乐
(一)琴乐曲目
(二)记谱法
(三)琴谱
三、琴论篇目
四、琴事礼仪
五、琴乐律
六、琴器
(一)弦材
(二)定弦法
(三)琴器形制
(四)马王堆汉墓七弦琴
七、琴文篇目
第二节同期诗歌和书法
一、诗歌
二、书法
述评

第三章魏晋
第一节琴学史
一、琴人
二、琴乐
(一)琴乐曲目
(二)记谱法
(三)琴谱
三、琴论篇目
四、琴事礼仪
五、琴乐律
六、琴器
二、琴乐
(一)琴乐曲目
(二)琴谱
三、琴论篇目
四、琴事礼仪
五、琴乐律
六、琴器
七、琴文篇目
第二节同期诗歌和书法
一、诗歌
二、书法
述评

第六章唐五代
第一节琴学史
一、琴人
二、琴乐
(一)琴乐曲目
(二)琴曲记谱法
(三)琴曲谱集
三、琴论篇目
四、琴事礼仪
五、琴乐律
六、琴器
(一)琴弦制作
(二)斫琴师
(三)代表琴器
七、琴文篇目
第二节同期诗歌和书法
一、诗歌
二、书法
述评

第七章宋朝
第一节琴学史
一、琴人
二、琴乐
(一)琴乐曲目
(二)记谱法
(三)琴曲谱
(四)流派
三、琴论篇目及选段
四、琴事礼仪
五、琴乐律
六、琴器
(一)琴器形制
(二)斫琴材质
(三)琴器保养及审美
(四)造弦法
(五)斫琴师
(六)代表琴器
七、琴文篇目
第二节同期诗歌和书法
一、诗歌
二、书法
述评

第八章金元
第一节琴学史
一、琴人
二、琴乐
(一)琴乐曲目
(二)记谱法
(三)琴谱集
……
第九章明朝
第十章清朝
第十一章现代
总论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