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摸·旁通·分享:中日当代诗歌对话,当代国际诗坛【2本合售】
  • 触摸·旁通·分享:中日当代诗歌对话,当代国际诗坛【2本合售】
  • 触摸·旁通·分享:中日当代诗歌对话,当代国际诗坛【2本合售】
  • 触摸·旁通·分享:中日当代诗歌对话,当代国际诗坛【2本合售】
  • 触摸·旁通·分享:中日当代诗歌对话,当代国际诗坛【2本合售】
  • 触摸·旁通·分享:中日当代诗歌对话,当代国际诗坛【2本合售】
  • 触摸·旁通·分享:中日当代诗歌对话,当代国际诗坛【2本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触摸·旁通·分享:中日当代诗歌对话,当代国际诗坛【2本合售】

3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 编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4-2

上书时间2024-05-22

北京华龙书局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 编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6354554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1页
  • 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2006、2007年,中日两国诗人进行了百年一遇的面对面的诗歌对话。本书是对这两场对话的忠实纪录。在这场对话中,双方都深究了对方,有理有据,有坚持,有质疑,有激发碰撞,包罗广泛,敞开心扉。话题涉及:诗歌和时代,诗歌和语言,诗歌和传统,女性诗歌,“我”和“他者”,传统和现代性,社会和读者,亚洲和欧洲8个方面。
【目录】
编者前言:一场迟到的对话
对话2006:中日当代诗歌
致辞(一)唐晓渡
致辞(二)李红雨
致辞(三)i土井乔
致辞(四)小田久郎
诗歌和时代
对话者:唐晓渡骆英过井乔北川透
1.对新诗发生革命背景理解的差异
2.欧洲历时诗歌发展在两国新诗发生期的空间性呈现
3.日本战前诗歌回顾及对日本共产党的反思
4.日本战后诗歌从“荒地派”以来的演变
5.中国新诗的“出走”与“返回”
6.如何对待古典及当代的古典诗歌写作
7.面对中文简化字的迥异态度
8.八、九十年代以来两国新诗的共同主题
诗歌和语言
对话者:杨炼陈东东野村喜和夫浅见洋二
1.“同心圆”诗学还是未来诗学
2.口语一语言超越语言自身的趋向
3.“文”与“语”及“汉字性”和“口语感”
4.日语的开放性——汉字的头脑,假名的身体
5.公共比喻到个人比喻,意识形态压抑与大众文化压抑
6.“间”文化、意境“场”与西方诗歌时间性的对峙
7.对传统的对抗性继承和延续性继承
8.现代汉诗的音乐性建设
诗歌和传统
对话者:西川于坚高桥睦郎佐佐木干郎
1.汉字为核心聚成的亚洲汉文化共同体
2.文革中与诗歌的结缘,当下文化心理处境
3.是激活传统也是化归己用
4.富饶的匿名性与“我”/“非我”
5.文学与广狭义的政治之关系,中国当前诗歌写作群体
6.保持匿名性与诗人成长,诗人与当下时代的关系
7.横排论辩:外来语如何在各自语言中落户
8.当代东方长诗乃组诗而非叙事性长诗
女性诗歌
对话者:欧阳江河翟永明财部鸟子平田俊子
1.什么样的作品算“女性诗歌”?
2.“女性”诗歌在题材、主题上与男性诗歌的差异
3.女性诗人的身份焦虑
4.“女性诗歌”概念界定
5.“女性诗歌”的发展可能性
6.“女性”困惑及男性的固执与困惑
7.“雌声”标准与“败者的美学”
8.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阶段总结
公开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日当代诗歌
首都师范大学公开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开交流

对话2007:中日当代诗歌
“我”和“他者”
对话者:谷川俊太郎北川透井坂洋子于坚翟永明
1.各自语言中的“我”
2.书写方式的改变与现代化进程
3.分析的“自我”与黑暗的“自己”
4.诗人、诗歌语言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
5.诗歌何为?
6.语言、写作对象尽是“他者”
7.现实了解眼前的“他者”
传统和现代性
对话者:过井乔高桥睦郎水无田气流杨炼骆英
1.“诗能问”
2.建设渗透着整个传统的当代诗歌形式
3.集体创伤性经验与人性的复杂性
4.东方古典文学中的现代要素
5.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影响
6.沉默和语言无法抵达的存在的黑暗
7.各自具体的受难情结,死亡的诸种变形
8.写作中的日本性
社会和读者
对话者:佐佐木干郎平田俊子西川唐晓渡
1.中国当代诗歌民刊传统
2.诗歌和“权利”/“权力”
3.诗人的读者和诗神,诗人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4.诗人的角色
5.幽灵读者
6.文革时的古典诗歌教育
7.编入教科书的现代诗歌
8.网络诗歌
亚洲和欧洲
对话者:大冈信吉增刚造野村喜和夫欧阳江河陈东东
1.各自与欧洲结缘的经历
2.“脱亚入欧”下保存完好的日本文化
3.书写危机,笔和触觉的关系
4.看和听的错位
5.翻译精纯母语,翻译诗能说明写作的性质
6.“诗殇”与诗“伤”
7.翻译对亚洲的重要性
8.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阶段总结
公开活动现场纪实
东京艺术大学
早稻田大学
在学士会馆举行的对日本公众开放的讨论

附录:中日当代诗歌交流感言
陈东东西川于坚骆英杨炼唐晓渡欧阳江河
翟永明迁井乔谷川俊太郎高桥睦郎吉增刚造
平田俊子佐佐木干郎野村喜和夫水无田气流井坂洋子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