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视阈下工匠精神传承研究 中外文化 王焯 新华正版
  • 记忆视阈下工匠精神传承研究 中外文化 王焯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记忆视阈下工匠精神传承研究 中外文化 王焯 新华正版

47.4 6.0折 79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焯

出版社知识产权

ISBN9787513087964

出版时间202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36页

定价79元

货号304_9787513087964

上书时间2024-05-16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001

一、研究背景001

二、研究依据002

(一)记忆理论002

(二)企业人类学理论003

(三)研究基础006

三、研究述评007

(一)记忆研究述评007

(二)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011

(三)工匠精神传承研究述评017

四、研究内容019

五、研究方法022

(一)文献法022

(二)问卷调查法023

(三)田野调查法025

(四)比较分析法025

六、研究意义025

(一)理论意义025

(二)现实意义027

章的传承历史、现状与特点030

一、的定义与命名方式030

二、的传承历史034

(一)的历史沿革034

(二)分行业的传承脉络040

三、的传承现状061

四、的传承特点068

第二章工匠精神传承的内涵与形式

——基于记忆的媒介说073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074

二、记忆视角下工匠精神传承的三种形式076

(一)“匠品”——产品品质是根本077

(二)“匠人”——守正创新是动力080

(三)“匠心”——民族振兴是使命089

三、个案研究——“胡魁章”笔庄工匠精神传承内涵097

(一)个案选取097

(二)“胡魁章”的工匠精神097

(三)工匠精神是的竞争优势100

四、个案研究——“祖家坊”工匠精神传承的记忆媒介102

(一)个案选取102

(二)“祖家坊”记忆的存储媒介103

(三)“祖家坊”记忆的身体实践105

第三章工匠精神传承的特

——基于记忆的模式说108

一、记忆的两种模式108

二、工匠精神传承的两种模式110

三、个案研究——满族传承特分析114

(一)满族人创办的114

(二)经营满族特产品115

(三)与清朝宫廷关系密切116

(四)中满族的发展特点118

(五)满族的保护与振兴119

四、记忆视域下工匠精神传承的三个特122

(一)成型:记忆的存储与唤醒122

(二)能动:记忆的认同与重构124

(三)约束:记忆的规范与引导125

第四章工匠精神传承的动力机制

——基于记忆的类型说132

一、“冷热理论”与记忆132

(一)“二元结构论”132

(二)记忆的两种类型——“冷”回忆和“热”回忆133

二、工匠传承动力机制——基于辽宁和鲁尔的比较研究134

(一)原动力:工匠精神传承的价值根源136

(二)推动力:工匠精神传承的关键要素138

(三)媒介驱动力:工匠精神传承的主要渠道142

(四)工匠精神传承的动力机制144

三、个案研究——从熏鸡看记忆传承机制的三种功能151

(一)个案选取152

(二)政治关系:记忆的权力要素152

(三)身份认同:记忆的社会要素155

(四)物化痕迹:记忆的空间要素157

第五章工匠精神的传承路径

——基于记忆的建构161

一、记忆视域下工匠精神传承的突出问题162

二、工匠精神传承的路径及对策168

(一)传承原动力:深入挖掘工匠精神价值168

(二)加强推动力:切实提升工匠精神政策供给170

(三)培育媒介驱动力:多方共促工匠精神宣传力度175

三、个案研究——文房四宝业的发展困境与解决路径178

(一)文房四宝业传承的历史脉络179

(二)文房四宝业传承的突出问题181

(三)文房四宝业传承的突破路径183

第六章结论与思197

一、结论198

(一)三种形式198

(二)三个特200

(三)三种动力机制201

(四)三个维度的传承路径202

二、思203

(一)研究的发展趋势203

(二)企业人类学的学科建设206

附录“工匠精神传承”问卷调查报告213

一、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214

二、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219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222

四、受访人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看法226

参文献229

后记235

内容简介:

本书为社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工匠精神使得人类在制造演进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可保有双重维度,其传承发展的历程事实上是一种“记忆”逐步成长为“认同”的过程,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或空间条件下,其发展类型、动力机制、建构特点有所异同,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本书以记忆理论为框架,对中国的工匠精神的历史发展脉络、传承内容、类型、功能和机制等内容进行探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