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文学初探 古典文学理论 钟书林
  • 《后汉书》文学初探 古典文学理论 钟书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汉书》文学初探 古典文学理论 钟书林

16.3 4.3折 3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书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86206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84页

字数295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818_9787500486206

上书时间2024-04-23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后汉书》研究述略
章 东汉社会风貌与范晔《后汉书》的创作
节 东汉社会风气概况
一 东汉的政治与官场风气
二 东汉的儒学及其谶纬之风
三 东汉的党锢之祸与清谈、隐逸诸风气
第二节 晋宋的史学风气与范哗《后汉书》
一 东汉史的编撰
二 范晔《后汉书》的创作动机

第二章 “正一代得失”的思想体系
节 “正一代得失”的提出
第二节 “正一代得失”的内涵
一 女主贪权
二 宦官的渐微之祸
三 外戚乱政
四 兴亡系乎谶纬
五 戎狄之患及征伐边远的得失

第三章 《后汉书》的结构编撰
节 东汉国史四期编撰
一 班固与《世祖本纪》
二 刘珍和《东观汉记》
三 伏无忌等续修《东观汉记》及蔡邕的十意
第二节 《后汉书》的体框架
一 《后汉书》的结构、体例与东汉国史四期编撰之关系
二 《后汉书》体框架的缺憾与东汉国史编撰之关系
第三节 《后汉书》的结构编次
一 对《后汉书》结构编次的评价
二 结构编次的特征及其成因
第四节 《后汉书》人物传记的结构
一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征
二 附传法

第四章 《后汉书》的叙事特征
节 《后汉书》的叙事手法
一 文眼法
二 伏应法
三 旁衬法
四 虚实法
五 缓急法
六 盈亏法
七 互见法
八 獭尾法
九 目人法
十一 多法
第二节 《后汉书》叙事的重复与雷同
一 代死母题与孝女故事的重复叙说
二 循吏业绩的雷同叙述
三 忠义死节的悲歌不断重演
四 因果报应的反复叙说
第三节 叙事重复雷同的成因探析
一 范晔的思想与代死母题的重复
二 《史记》的叙事传统和《后汉书》因果叙事的重复雷同
三 范晔有意奖崇儒学与《后汉书》的重复叙事

第五章 《后汉书》语言的美学风格
节 骈俪风气中的《后汉书》语言
一 骈散相济
二 华赡与铺陈
三 隐秀温润
第二节 语言的回环往复
一 “不”字的复沓
二 因果语词的旋律
三 语句的连用与反复
第三节 语言的简疏之美
一 简疏之美的提出及其接受
二 简疏之美的表现及其他
第四节 《后汉书》的虚词及其他
一 虚词的运用
二 语言的古趣之美
三 语言的狠重之美
四 对话语言
第五节 《后汉书》的成语、谣谚
一 《后汉书》的成语
二 《后汉书》的谣谚
第六节 《后汉书》语词训诂、修辞专论
一 《后汉书》语词释
二 《后汉书》雅词释
三 《后汉书》中的称呼语
余论《后汉书》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一 《后汉书》的文学地位
二 《后汉书》在中国文学的意义
后记 

内容简介:

后汉书文学初探内容简介:在“前四史”中,范晔的后汉书独具风采。其篇章精美,历来备受关注。该书从文学出发,立足文本,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后汉书的文学成。其内容包括东汉时代风气,后汉书的思想用意、结构体系、叙事方式、语言风格、文学地位及其影响等诸多方面,涉及范围甚广。该书文史结合,讨论细致,时有精彩,可见作者精读深思,所论颇见功力。在现有公开出版物中,该书先发售专力探讨后汉书之文学,具有筚路蓝缕的质。 

作者简介:

钟书林,男,湖南浏阳人,1978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研究等。在文学遗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敦煌学辑刊、西北大学学报、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3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参编重量教材2部。主持社会科学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西安市社会科学很好成果,西安市共青团青年突击手、西安市五四青年标兵、西安市模范教师称号。 

精彩内容:

东汉的许多士族大姓,不但他们的荫勋世代相袭,连朝廷钦命的官职,也多在他们的家族相袭。如杨震家族,西汉时已是封侯拜相,到了东汉,从杨震到杨彪,四世太尉;又如袁氏家族,西汉为经学世家,东汉从袁安到袁隗,四世五公。袁术僭号称帝,、临终前竟然还说是要把帝号归让给袁绍,是这种相袭的意识体现。有些世家,如耿氏家族(耿弁等),它的显赫伴随着东汉的始终,从中兴之初直到建安末年,拜将封侯者数十百人。还有些显赫的世家,累代久居一个官职,久袭一种职业。桓氏为经学世家,桓荣、桓郁、桓焉一家三代,先后做过五位帝王的老师。其他如崔氏(崔驷等)为文学世家,班氏(班彪等)为史学世家,郭氏(郭躬等)、陈氏(陈宠等)为法律世家。
这样庞大的士族大姓,涵盖了东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瞧不起出身卑微的寒士,士族大姓之间互相交结,通婚往来,关系盘根错节,形成一股合力,不但能够左右社会风气,而且影响朝廷政局。到东汉中后期,他们这股力量愈发强大。有时,连皇帝也无可奈何。汉桓帝喜欢民女毫氏,想立她为皇后,以李云、杜众为首的百官却纷纷上书,表示强烈反对。桓帝盛怒之下,处死李云、杜众,将参与反对的三公杨秉、陈蕃也罢归田,其余都遭到降职的处分,但册封皇后的事,只得不了了之(李云传)。后来,桓帝又想立宠幸的田贵人为皇后,陈蕃又极力反对,说田氏卑微,不如立大姓窦氏为后。这场争论很好激烈,桓帝没有办法,只得册立窦氏做了皇后。这个窦氏,是后来和陈蕃一起谋诛宦官的窦武之女(陈蕃传)。桓帝两次立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他的厌弃朝臣,佞幸宦官,也不接近是他和宦官的过错了。
光武帝起兵之初,还只是不重用那些单个的士人,到了中后期,情形却已是相当严重。当时,虽然所谓的士族和庶族之间的严格划分还没有形成,但是士族大姓对出身卑微的寒族的歧视,却已经存在。像身居贵人的毫氏、田氏,因为出身卑微,即使有皇帝的宠幸,也不了受到歧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