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先哲/国学百科 中国哲学 于慧,翟荣惠编
  • 儒家先哲/国学百科 中国哲学 于慧,翟荣惠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家先哲/国学百科 中国哲学 于慧,翟荣惠编

22.1 4.8折 46 全新

库存3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慧,翟荣惠编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ISBN9787548844808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64页

字数148千字

定价46元

货号506_9787548844808

上书时间2024-04-10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国学百科,开卷有益

目录:

前言/9

一孔子

1.孔子其人/11

2《论语》其书/12

3.孔子对“礼”的思/13

4.孔子对“仁”的思/15

5.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仁人/16

6.孔子的人生态度——乐以忘忧/17

7.孔子论“天命”和“鬼神”/19

二孟子

1.孟子其人/21

2.《孟子》其书/22

3.民贵君轻/23

4.制民之产/24

5.教以人伦/25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学百科”丛书中的一种,通过对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事迹、思想的介绍,向读者讲解儒家重要的思想主张及其发展历程,可视为学儒家的入门之作。书中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李翱、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王守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康有为等各个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勾勒出先秦至近代数千年中儒学的发展历程。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配以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可读强。

作者简介:

韩品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写作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论和大学语文研究。著作有中华博物通雕绘卷及语文课程与论。主编大学语文4部及国学经典小故事10册。

精彩内容:

    一  孔子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祖先是西周宋国的贵族,其曾祖孔叔始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鲁国陬邑的邑宰。叔梁纥年老时娶徵在,婚后不久徵在生了孔子。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母“祷于尼丘得孔子”,这大概是孔子得名的原因。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便带着他离开陬邑,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孔子年幼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喜欢学各种知识和礼仪。他十六七岁时,母亲去世。少时的孔子生活困苦,因此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艰难的境遇激励孔子奋发图强,他一面谋生,一面刻苦自学、磨砺自我,很快在社会上获得了的声誉。二十岁以后,他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畜牧的“乘田”等小吏。
    孔子时即有志于学,且终身勤学不怠。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曾向郯子询问郯国的古代官制,也曾到东周王都雒邑(在今河南洛阳)察周代礼乐,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三十岁左右学有所成,便开始设教闾里,招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位贤人。他因此成为中国教育目前首位开办私学的教育家。
    孔子所处的年代,鲁国公室衰落,世卿季氏大权在握。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兵败,出奔齐国。孔子也来到齐国,希望得到齐景公的任用,但由于晏婴的反对,终未能仕齐。于是孔子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和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一直到五十岁。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季桓子执政的鲁国委任为中都宰,后又被任命为司空和大司寇。任大司寇期间,他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为了强公室、抑三卿,他曾发动“隳三都”的活动,但是以失败告终。因与季氏盾尖锐,他不得不携弟子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曹、宋、陈、蔡等国,论道求仕,但处处碰壁。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已步入晚年的孔子又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直到去世。
    孔子是春秋末期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其后两千多年中国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本人则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
    2.论语其书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散文的形式,记录孔子的言语以及孔子与弟子或时人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每篇的标题取自首章首句的前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也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西汉时期,  论语有今文齐论语鲁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版本。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基础,参齐论语,编纂而成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又混合张侯论与古文论语,这便是现行的论语。
    现存早的论语注本是何晏论语集解。另外,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很有名的注本。南宋时期,朱熹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3.孔子对“礼”的思
    “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在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礼”是周礼,是在周初形成的一整套典章、制度、仪节、规范。作为制度,它既是政治原则,又是修身原则,对形成和维护西周社会的宗法等级秩序产生了关键的作用。孔子说:“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表达了他对西周礼仪制度的赞美之情。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早期奴隶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已经瓦解,臣弑君、子弑父的事情屡屡发生,社会动荡不安。孔子对这种“礼坏乐崩”的现象痛心疾首,认为已经到了“天下无道”的地步。在他看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周礼的已遭破坏,各种礼制名存实亡。要制止暴行、重整秩序,必须恢复周礼,加强宗法等级制度。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他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
    怎样恢复周礼?怎样才能使仪节、规矩产生效力?孔子认为,关键的是“正名”,它是使礼产生效用的前提。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论语子路)要恢复周礼、整顿秩序,必须正名。只有正名,才能使刑罚起到应有的作用,百姓的生活才得以安顿。
    p11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