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思想研究(上下) 环保 李天道
  •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思想研究(上下) 环保 李天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思想研究(上下) 环保 李天道

38.7 4.3折 90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天道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34952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90元

货号711_9787550034952

上书时间2024-04-04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1

章“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53

节“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及其生活化写照/54

第二节“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的形成踪迹/65

第三节儒家孔孟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75

第四节道家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86

第五节董仲舒的“天人相副”“天人感应”生态审美意识/93

第六节宋明理学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99

第七节“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的现代意义/122

第二章“天人”间的生态审美规范与“礼”/142

节原始祭祀礼仪与素朴生态审美规范/143

第二节“天”与“敬天”意识/158

第三节“敬天”“畏天”意识及其生成/165

第三章“天”之神圣美与自然崇拜/181

节自然崇拜意识的形成以及特/182

第二节“祭天”礼仪与自然崇拜意识/189

第三节“礼乐教化”思想与“敬天”“祀天”/199

第四章“贵人”美学精神与“人”之品格建构/209

节“贵人”美学精神/210

第二节“人”的品格建构/219

第三节“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及其本真生存/235

第四节 自然本真生态审美生存论/251

第五章 “人”之生命意识与“天人”相与合一/270

节本真生存与本己自由/271

第二节“天人”相与合一、交相构成之取向/280

第三节“人”之生命意识及其体认/287

第四节本真“自然”生存意识/302

第五节“天人”相与构成论/316

第六章“诚”生态审美域的“本真”生命底蕴/335

节“诚”范畴的原初义域/340

第二节“诚”的明见与显现特征/369

第三节“诚”的“自成”“自见”/386

“天人”相与合一之生态审美诉求/415

节“天人”之缘在构成诉求/416

第二节“求仁”“为仁”之生态审美取向/427

“朴”之生态审美生存域/450

“知几”之构成契机/465

第五节“化生”之生态审美构成态/482

第八章“阴阳”交感生化与“天人感应”说/496

节“阴阳”交感生化说的美学意义/498

第二节“天人”交感构成论之学理渊源/512

第三节“天人”感应互动之心理态势/525

第四节“心物交感”之生态审美意向/536

第九章“天人一体”之美学精神/558

节“天人一体”生态审美意识与“气”论/559

第二节“天地万物为一体”/577

第三节“天人”和谐的生态审美诉求/581

第四节“以天合天”的生态审美生存/599

参文献/630

后 记/636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天人”间的生态审美规范“礼”、“贵人”美学精神与“人”之品格建构、“人”之生命意识与“天人”相与合一等。

精彩内容:

全球化语境中,在现代与传统、世界与民族的中,单一维度,呈现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的民族与本土特,展示其精深的智慧,于世界、本土与中国的交融中,凸显其独特,是本书的目的所在。全球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信息之间的交互流动,突破了民族和本土,造了这种的全球化趋向,以及造成世界与民族的。在这种背景下,解读与阐释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思想,在其迈向全球化的潮流中,要不断地向西方流行的理论话语汲取所需养分,同时也必然面临世界与民族、现代与传统的盾。走向世界固然是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现代化的方向,但如何在现代化中保持其民族、传统却也显得相当重要。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有自己的独特。其民族不同于本土,也有异于中国,民族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独特的表征。民族不等同于中国,不能忽视其中的本土因素。各种事象诸如神话传说、伦理礼仪、历史、、法律、传统教育等都具有民族的特。所以,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的民族基石是中国。中国为主体,融合本土因素,构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的独特和异质。同时,必须指出,生态环境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古代是没有这门学科的。但是,在中国古代,从远古时期始,有极为丰富的有关生态环境美学的生态审美活动和自然生态审美意识、自然生态审美经验。因此,这里所说的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应该是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基于与西方“环境美学”等对话的,既受西方现代生存论美学、生态美学等的影响,又浸润传承着中华古老文明精髓的,极具“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古老而又弥新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的建立,祈求回归到中国传统中去探讨其中生生不息的生态审美智慧,接续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思想的血脉,使其更具“中国特”。这一经由传统滋育出的、极具本土特的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具有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天地人”一体化的传统。正是基于这种传统,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突出地呈现出一种派与中国精神。这种美学精神在“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生生”之为美、“天人地”一体互动、“仁者天地之心”、“与天地合其德”、“天人感应”、“为仁求仁”等命题中有充分体现。按照其规定生态审美意旨,应该说,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是深层次的生态环境美学。无论是自然生态环境,还是人文生态环境,都属于“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环境。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是借助“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活动以促使“人”融于天地化育之中,致使“人”的生存活动本真化、诗意化、审美化,以塑造的心灵与圆融的人生。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是从“天人”相与合一、交感构成的关系来探讨基本问题的。由此,从生态环境美学看,所谓“明天人之际”,是要求深人理解、明了、懂得“天道”“人道”及“天人”相与合一、交感构成的生态审美关系问题。中国古代环境美学风貌独特、思想深刻,充满了民族与地域特。对于当今中国来说,重温、反思、研究、阐释中国古代有关生态环境美学智慧、环境美学思想,寻找中国古代有关生态环境美学的思想来源,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结合中西方的生态环境美学理论,以建构的具有中国特的,“人”与生存环境和谐圆融、“天人合一”、环境美与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