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牍精舍】【名人墨迹】【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铁牍精舍】【名人墨迹】【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铁牍精舍】【名人墨迹】【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铁牍精舍】【名人墨迹】【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铁牍精舍】【名人墨迹】【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铁牍精舍】【名人墨迹】【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铁牍精舍】【名人墨迹】【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铁牍精舍】【名人墨迹】【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4500 八品

仅1件

上海静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之洞

年代清代 (1645-1911)

页数2页

上书时间2022-05-08

铁牍精舍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铁牍精舍】【名家字画】清任伯年芭蕉侍女镜片,保真,画芯84.5x20cm,任颐(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清末著名画家。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
【铁牍精舍】【名家字画】清任伯年芭蕉侍女镜片,保真,画芯84.5x20cm,任颐(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清末著名画家。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 ¥55000.00
【铁牍精舍】【名家字画】清代绫裱清中期板绫王翚款高士青绿山水立轴,画芯183x46.5cm,全幅229x63.5cm。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其绘画以山水为主,山水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被称为“清初画圣”。
【铁牍精舍】【名家字画】清代绫裱清中期板绫王翚款高士青绿山水立轴,画芯183x46.5cm,全幅229x63.5cm。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其绘画以山水为主,山水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被称为“清初画圣”。 ¥30000.00
【铁牍精舍】【精品佛像】【铜1】明代弘治十年(1497)漆金漆彩铜佛像一尊,保真包老,体型硕大,法相庄严,带铭文,31.5x20x12.3cm
【铁牍精舍】【精品佛像】【铜1】明代弘治十年(1497)漆金漆彩铜佛像一尊,保真包老,体型硕大,法相庄严,带铭文,31.5x20x12.3cm ¥30000.00
【铁牍精舍】【佛教美术】【古轴21】清代原装《宗喀巴上师像》唐卡,纯手工矿物颜料彩绘,极为精细,布局妥当,法相庄严,裱头如图稍有油污灼痕,整体品佳,全幅133x80cm,画芯76.5x47cm
【铁牍精舍】【佛教美术】【古轴21】清代原装《宗喀巴上师像》唐卡,纯手工矿物颜料彩绘,极为精细,布局妥当,法相庄严,裱头如图稍有油污灼痕,整体品佳,全幅133x80cm,画芯76.5x47cm ¥33000.00
【铁牍精舍】【文房佳品】【砚8】清金石家程文荣自用抄手歙砚《南村藏砚》附原配程兼善隶书砚盒,15.7x9.3x4.2cm。程文荣(?-1853)字鱼石,号兰川,又号南村,嘉善人,居枫泾瓶麓,移居南阳村。清道光、咸丰间书法家、金石学家。程廷献子。清慎自矢,工书法,富书籍、宋拓碑帖收藏,尤熟于目录之学,与同郡张廷济讨论靡倦。咸丰时旋奉檄权篆江宁北捕别驾。癸丑(1853)江宁城陷,殉节。室名“茹古楼”
【铁牍精舍】【文房佳品】【砚8】清金石家程文荣自用抄手歙砚《南村藏砚》附原配程兼善隶书砚盒,15.7x9.3x4.2cm。程文荣(?-1853)字鱼石,号兰川,又号南村,嘉善人,居枫泾瓶麓,移居南阳村。清道光、咸丰间书法家、金石学家。程廷献子。清慎自矢,工书法,富书籍、宋拓碑帖收藏,尤熟于目录之学,与同郡张廷济讨论靡倦。咸丰时旋奉檄权篆江宁北捕别驾。癸丑(1853)江宁城陷,殉节。室名“茹古楼” ¥33000.00
【铁牍精舍】【名家字画】【画5-11】清中期奚冈款《江发流泻图》册页一套八开,清代旧托镜片,画芯32x25cm

奚冈(1746—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县(今属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号西泠四大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泠八家。
【铁牍精舍】【名家字画】【画5-11】清中期奚冈款《江发流泻图》册页一套八开,清代旧托镜片,画芯32x25cm 奚冈(1746—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县(今属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号西泠四大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泠八家。 ¥35000.00
【铁牍精舍】【音乐文献】【精18】贝多芬在世时亲自参与出版的贝多芬乐谱6种,铜版雕版印制,均为1800年左右印制,同时期藏家装订一册,33.5x24cm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铁牍精舍】【音乐文献】【精18】贝多芬在世时亲自参与出版的贝多芬乐谱6种,铜版雕版印制,均为1800年左右印制,同时期藏家装订一册,33.5x24cm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38000.00
【铁牍精舍】【文房雅玩】【墨8】清代胡开文万年红朱砂墨一笏,包真包老,火气全无,书画佳品,5.2x1.1x0.7cm
【铁牍精舍】【文房雅玩】【墨8】清代胡开文万年红朱砂墨一笏,包真包老,火气全无,书画佳品,5.2x1.1x0.7cm ¥1200.00
【铁牍精舍】【金石碑帖】【拓册13】清代原拓《白云居米帖》12卷全,如图稍有虫蛀修复,约七五品,吹毛求疵者慎之,26.5x13cm

康熙六十年(1721)旌德姚士斌先辑八卷,乾隆五十三年(1788)其子姚学经续刻四卷,共刻米芾书19种。帖前收米芾肖像及董其昌赞语。本帖乃清代传刻米芾墨宝名刻套帖之一。内收宋代书法大家米芾各种书体墨宝,及后贤题识墨宝四五十种,是研究学习米南宫书法要籍之一。
【铁牍精舍】【金石碑帖】【拓册13】清代原拓《白云居米帖》12卷全,如图稍有虫蛀修复,约七五品,吹毛求疵者慎之,26.5x13cm 康熙六十年(1721)旌德姚士斌先辑八卷,乾隆五十三年(1788)其子姚学经续刻四卷,共刻米芾书19种。帖前收米芾肖像及董其昌赞语。本帖乃清代传刻米芾墨宝名刻套帖之一。内收宋代书法大家米芾各种书体墨宝,及后贤题识墨宝四五十种,是研究学习米南宫书法要籍之一。 ¥10000.00
【铁牍精舍】【金石碑帖】【拓册15】北京文物商店旧藏乾隆初刻初拓《经训堂法书》7厚册,乾隆初刻初拓,原装绫签,金丝楠木夹板,第一册背板断裂(可木胶粘合),每册均有北京文物商店原签原火漆,存第一、三、六、七、八、九、十二计7厚册,29.2x14.2cm
【铁牍精舍】【金石碑帖】【拓册15】北京文物商店旧藏乾隆初刻初拓《经训堂法书》7厚册,乾隆初刻初拓,原装绫签,金丝楠木夹板,第一册背板断裂(可木胶粘合),每册均有北京文物商店原签原火漆,存第一、三、六、七、八、九、十二计7厚册,29.2x14.2cm ¥13000.00
【铁牍精舍】【金石碑帖】【拓册30】清代佚帖祝枝山《洛神赋》董其昌《小楷》《小赤壁诗》,祝枝山《洛神赋》缺第一折20余字,后贴封面,整体品佳,《洛神赋》后有文征明、陆粲、李廷敬三人跋,《董文敏公小楷》王澍、王遵、朱彝尊三人跋7条,合册20开40折,查无相关信息,30.8x17cm
【铁牍精舍】【金石碑帖】【拓册30】清代佚帖祝枝山《洛神赋》董其昌《小楷》《小赤壁诗》,祝枝山《洛神赋》缺第一折20余字,后贴封面,整体品佳,《洛神赋》后有文征明、陆粲、李廷敬三人跋,《董文敏公小楷》王澍、王遵、朱彝尊三人跋7条,合册20开40折,查无相关信息,30.8x17cm ¥1300.00
【铁牍精舍】【名家书画】【古册1】清中期纸板漆面无款册页一个,前后各有两开空白洒金册页,中间10开10折有无款山水高士画,10折空白,23.8x15.2cm
【铁牍精舍】【名家书画】【古册1】清中期纸板漆面无款册页一个,前后各有两开空白洒金册页,中间10开10折有无款山水高士画,10折空白,23.8x15.2cm ¥4400.00
【铁牍精舍】【民国老照片】【相册19】清末沈阳蛋白照一册38张,品相上佳,照片12.5x8.6cm
【铁牍精舍】【民国老照片】【相册19】清末沈阳蛋白照一册38张,品相上佳,照片12.5x8.6cm ¥7700.00
【铁牍精舍】【名家书画】【扇10】清代苏州仁寿女史金笺牙骨成扇,一面蝇头小楷,署“仁寿女史于吴门人寿室”,一面仕女,署“岫云女史于全寿轩”,大骨骨制,小骨牙制,品如图,基本不缺肉,46x30.2cm
【铁牍精舍】【名家书画】【扇10】清代苏州仁寿女史金笺牙骨成扇,一面蝇头小楷,署“仁寿女史于吴门人寿室”,一面仕女,署“岫云女史于全寿轩”,大骨骨制,小骨牙制,品如图,基本不缺肉,46x30.2cm ¥5000.00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77】光绪白纸排印本《庚子国变弹词》一函6册全,是书记叙了“庚子国难”之际的义和拳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西巡等历史事件,同时暴露了官场腐败、黑暗、丑恶、媚外的嘴脸。17.3x10.4cm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77】光绪白纸排印本《庚子国变弹词》一函6册全,是书记叙了“庚子国难”之际的义和拳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西巡等历史事件,同时暴露了官场腐败、黑暗、丑恶、媚外的嘴脸。17.3x10.4cm ¥4400.00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78】清末芸草堂刊《列仙图赞》一函3册全,近乎全品,有仙人图赞百余幅,26x17.5cm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78】清末芸草堂刊《列仙图赞》一函3册全,近乎全品,有仙人图赞百余幅,26x17.5cm ¥27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档案3-6】柏原文太郎旧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名刺带原壳,张字上“功”字及外壳小楷为张之洞亲笔手书,23.3x11.2cm。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

柏原文太郎(1869-1936),号东亩,日本千叶县人。1893年东京专门学校英语政治科毕业后在研究科专攻应用经济学。1896年任该校讲师兼舍监。1901年该校改名早稻田大学,被举为评议员。1898年东亚同文会成立,任干事。在政见上与犬养毅同道,成为犬养的左右手。戊戌政变后秉承近卫笃麿、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犬养毅等的旨意,在牛込区鹤卷町租房收容康有为、梁启超、王照三人,并照顾他们的生活。1899年任高等大同学校干事。1907年11月15日与犬养访华。此行与康、梁的“联肃(肃亲王善耆)排袁(世凯)”之策有密切关联。1911年12月随犬养到上海,参与策划孙中山与康有为、岑春煊等联合以孤立和对抗袁等工作。次年5月当选为千叶县众议院议员。11月为东亚同文会会务去釜山、天津、北京、汉口等地。1914年斡旋汤化龙夫人一行到日本避难。后又接待熊希龄等到日本。1920年为东亚同文会在天津、汉口创办中日学院和江汉中学。1936年病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