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

20 2.3折 88 七五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海洲、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电影学院 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

上书时间2024-05-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有字迹画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海洲、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电影学院 编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106047146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从电影工业、电影艺术、电影人物、电影事业等多个维度,通过搜集整理各类书籍、年鉴、地方志和研究文献等资料,“宏观切入”、“取其大者”,从中国电影110周年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影人、影片、典型事件着笔,简明、生动、清晰地勾勒了一幅中国电影11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与传统电影史著的不同点,在于把与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相关的内容,特别是中国电影进入“新百年”(2006—2015年)涌现的诸多新的电影现象和电影业态,如微电影、互联网电影、电影IP、电影众筹,以及电影事业的新发展纳入进来,使得这项研究不仅具有历史厚重感,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中国电影工业及艺术流变
一 “影战”传人与中围电影的诞生
1.早期电影放映活动及影院建设
2.中国电影制片业的萌芽
3.商务印书馆的电影活动
二 商业制作模式F的市场竞争
1.冉冉上升的“明星”
2.20年代电影公司及行业先驱
3.邵氏兄弟与“天一”公司的突围
4.罗晴佑与联华影业公司的浮沉
三 电影为时代发声
1.左翼电影运动的源起及艺术光彩
2.左翼影人自己的阵地“电通”
3.国防电影的新方向
四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电影创作
1.战时电影的格局裂变
2.战后进步电影的重镇“昆仑”
3.“文华”及其文人情怀的影像世界
五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发展流变
2.国有化改造与私营电影业的出路
3.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先导者
4.新中国电影的发行和放映活动
5.“十七年”重要电影政策与调整
六 新中国电影艺术的探索
1.从“市民电影”到“人民电影”
2.1959“国庆献礼片”
3.“大跃进”的时代产物——纪录性艺术片
4.“文革”时期的电影创作
七 中国电影技术革命与产业新业态
1.早期电影技术革命的流变
2.电影拍摄基地与影视产业链开发
3.CCTV-6:打开电视看电影
4.当代中国电影技术的革新
5.院线整合与差异化发展
6.互联网与中国电影
八 外片引进与国产商业电影的崛起
1.中国译制片的银幕历程
2.《红番区》及好菜坞大片引进20年
3.《英雄》及国产商业电影的崛起
4.电影类型形态新发展
5.新生代导演格局
6.合拍片的起与兴
7.中国电影“走出去”

第二章 电影作品与人物
一 初创时期的电影先锋
1.早期长故事片的类型化探索
2.郑正秋与早期家庭伦理剧的开拓
3.早期电影剧作的发展与《申屠氏》
4.鸳鸯蝴蝶派与早期电影
5.20年代古装片滥觞
6.万氏兄弟与早期动画电影
7.早期中国电影明星
8.由“唯美”走向现实主义的史东山
9.田汉与他那“银色的梦”
10.“五四”新文艺与中国电影的首次结合——《春蚕》
二 黄金时代的中流砥柱
1.银海诗人孙瑜
2.拥抱民众与时代的电影大师蔡楚生
3.灵魂的写实主义者——吴永刚
4.古典幽默的温情写手朱石麟
5.“伯乐”卜万苍
6.“映画人心”的费穆
7.马徐维邦与中国早期恐怖电影
8.忧患写实的沈西苓
9.“千面人”袁牧之的电影传奇
10.新电影、新影星:赵丹、白杨、周璇与金焰
三 银海舵手之潮起潮落
1.金山、张瑞芳与《松花江上》
2.演艺天才石挥
3.《武训传》及其政治批判
4.老舍与电影
5.喜剧导演吕班的悲剧人生
6.22大电影明星
7.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
8.老兵益壮之沈浮
9.老“北影”的光彩——水华、崔嵬、凌子风、成荫
10.李俊——铁骨铮铮见柔情
四 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1.谢晋的家国情怀与历史反思
2.“儒将导演”谢铁骊
3.“第四代”:贴近生活的诗意表达
4.“第五代”:横空出世的民族想象
5.“第六代”:凤凰涅槃的艰苦探索
6.主旋律电影——从《开同大典》到《建党伟业》
7.贺岁电影与冯小刚
8.动作片新态势与功夫明星

第三章 电影文化事业
一 理论教育与民间电影文化
1.百年电影教育事业一览
2.本土电影理论的拓荒
3.“十七年”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
4.农村电影放映
5.民间电影收藏
二 电影管理及行业现状概述
1.新中国电影管理制度流变
2.中国电影行业机构及协会
3.中国电影专项资金
4.中国电影公益事业
5.重要华语电影节及奖项

第四章 港台电影
一 特色与多元的香港电影
1.《庄子试妻》与香港电影制片的开端
2.沦陷前的香港电影
3.大中华影业公司
4.永华影业公司和大佬的电影梦
5.长城影业公司
6.“邵氏兄弟”与东方好莱坞
7.“邵氏”武侠新世纪
8.“电懋”风格和陆运涛的追求
9.邹文怀与嘉禾影业
10.香港电影新浪潮
11.“新浪潮”之后香港电影类型片的繁荣
12.“后九七”的香港电影
二 传统与变异的台湾电影
1.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电影
2.台湾新电影
3.台湾新新电影及之后
4.中西风格交融的李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字迹画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