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90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滨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典]托米·本特森;[美]康文林;[美]李中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瑞典]托米·本特森;[美]康文林;[美]李中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2
  • 版次 1
  • ISBN 9787802304635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36页
  • 字数 531千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具有高度原创性的论文集,书中首次系统地分析了18~19世纪欧洲和亚洲的人口行为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运用事件历史分析法,考察了当时的比利时、意大利、瑞典、中国和日本100多个乡村社区中10万余个生活史实,分析其在经济和社会压力下的人口反应。从而挑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马尔萨斯人口观,证明了人口行为具有空间差异,而且取决于人类的意志,尤其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实践,这就把历史人口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原版序言

致 谢

作者简介

第一篇 绪  论

  马尔萨斯的观点

 第一章 一种新马尔萨斯主义视角

  李中清、康文林、托米·本特森

  第一节 方法

  第二节 数据

  第三节 设计

  第四节 组织

第二篇 比较地理

 第二章 生活水平与经济压力

  托米·本特森

  第一节 东西方生活水平的差异

  第二节 生活水平的概念

  第三节 关于死亡率与短期经济压力的研究

  第四节 营养、灾害与死亡率

  第五节 粮价及其对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影响

  第六节 个体和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消费和生产

  第七节 结语

 第三章 经济压力与死亡率

  康文林、李中清、托米·本特森

  第一节 理论

  第二节 水准

  第三节 反应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家庭与社区

  李中清、托米·本特森、康文林

  第一节 社区组织

  第二节 家庭群体组织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社会与死亡率

  李中清、康文林、王丰

  第一节 社会理论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水准

  第四节 反应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篇 地 方 史

 第六章 斯卡尼亚四个教区的死亡率与社会阶级,1766~1865年

  托米·本特森

  第一节 贫困救济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

  第三节 模型和数据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莎特及其周边地区的死亡率与现代化,1812~1900年

  乔治·奥尔特、穆里尔·内文、米歇尔·奥里斯

  第一节 数据

  第二节 从旧的危机到新的危机:经济发展的人口成本

  第三节 关于死亡的经济学:价格、工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交互影响

  第四节 家庭中的死亡

  第五节 住房、拥挤和家庭内部的死亡率差异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埃米利亚、托斯卡纳和威尼斯三个社区的死亡率与环境,1800~1883年

  马可·布雷斯奇、伦佐·德罗萨斯、马泰奥·曼弗雷迪尼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意大利北部

  第三节 数据

  第四节 模型

  第五节 结果

  第六节 结语

 第九章 奥州两个村庄人口的死亡率与家庭,1716~1870年

  津谷典子、黑须里美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社区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死亡率水准和模式:生命表分析的结果

  第四节 多变量分析中的变量

  第五节 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的结果

  第六节 结语和讨论

 第十章 辽东七个人口群体中的死亡率与家庭,1749~1909年

  康文林、李中清

  第一节 清代中国的生活水平

  第二节 数据

  第三节 模型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篇 比较人口学

 第十一章 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乔治·奥尔特、马泰奥-曼弗雷迪尼、保罗·奈斯泰特

  第一节 关于性别差异的各种解释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年龄模式

  第三节 结语

 第十二章 婴幼儿死亡率

  米歇尔·奥里斯、伦佐·德罗萨斯、马可·布雷斯奇

  第一节 婴幼儿死亡率:估算、水准和趋势

  第二节 婴幼儿死亡率的模型

  第三节 人之初:婴儿与家庭

  第四节 生物的还是社会的?数据的挑战

  第五节 因果关系转变:当儿童在经济条件面前变得更脆弱时

  第六节 相同的模式,不同的水准:从文化到生态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三章 老年死亡率

  津谷典子、保罗·奈斯泰特

  第一节 理论背景

  第二节 数据和指标

  第三节 死亡率水准

  第四节 死亡率的决定因素

  第五节 结语和讨论

 第十四章 行为与人口学:压力下的生活之欧亚比较

  李中清、康文林、托米·本特森

第五篇 附  录

 第十五章 资料来源和指标

  康文林

  第一节 需要

  第二节 资料来源的比较

  第三节 可获得的数据

  第四节 模型

  第五节 结语

图表目录索引

 一 地图索引

 二 图题索引

 三 表题索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