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耆旧续闻十卷 山房随笔一卷【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居杭州。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

2000 七品

仅1件

天津红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南宋)陈鹄撰

出版人知不足斋

年代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1793)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17.8 × 12 × 1.5 cm

册数2册

货号s2470(T3-2)

上书时间2019-12-29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易用六卷【民国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易类。四册。】{补图勿拍}
易用六卷【民国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易类。四册。】{补图勿拍} ¥3000.00
易用六卷【民国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易类。四册。】
易用六卷【民国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易类。四册。】 ¥3000.00
段氏述笔法【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小锦山房刊。写刻本。日本名刻工“木村嘉平”刻。】
段氏述笔法【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小锦山房刊。写刻本。日本名刻工“木村嘉平”刻。】 ¥1500.00
薑斋先生诗文集【民国上海涵芬楼藏船山遗书本影印。《四部丛刊》集部。原装6册。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遗民。 “武夷先生”王朝聘之子。 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 “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 】{补图勿拍}
薑斋先生诗文集【民国上海涵芬楼藏船山遗书本影印。《四部丛刊》集部。原装6册。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遗民。 “武夷先生”王朝聘之子。 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 “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 】{补图勿拍} ¥1980.00
薑斋先生诗文集【民国上海涵芬楼藏船山遗书本影印。《四部丛刊》集部。原装6册。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遗民。 “武夷先生”王朝聘之子。 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 “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 】
薑斋先生诗文集【民国上海涵芬楼藏船山遗书本影印。《四部丛刊》集部。原装6册。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遗民。 “武夷先生”王朝聘之子。 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 “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 】 ¥1980.00
礼记二十卷【民国中华书局据相台岳氏家塾本校刊。为《四部备要》本。一函八册。】{补图勿拍}
礼记二十卷【民国中华书局据相台岳氏家塾本校刊。为《四部备要》本。一函八册。】{补图勿拍} ¥1500.00
礼记二十卷【民国中华书局据相台岳氏家塾本校刊。为《四部备要》本。一函八册。】
礼记二十卷【民国中华书局据相台岳氏家塾本校刊。为《四部备要》本。一函八册。】 ¥1500.00
庙学典礼六卷【民国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史部政书类。一函三册。】{补图勿拍}
庙学典礼六卷【民国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史部政书类。一函三册。】{补图勿拍} ¥1200.00
庙学典礼六卷【民国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史部政书类。一函三册。】
庙学典礼六卷【民国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史部政书类。一函三册。】 ¥12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馆藏。2页装订有瑕疵。见图。
商品描述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写刻本。白纸精印。原装2册。墨笔书写书根。
108-5,7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鲍思诩居杭州。后定居桐乡县青镇(今乌镇)杨树湾。家世经商,殷富好文,父鲍诩,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鲍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久之,藏书甚富。他与江浙一带著名藏书家频繁交往,互相借抄,并广录先人后哲所遗手稿,八十余岁仍往来于杭、湖、嘉、苏数郡之间,所抄书籍不计其数,仅流传至今有名可稽者即有140余种。浙江学政阮元每于按试嘉湖之便,乘小舟至杨树湾观所藏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四库全书》馆,诏求天下遗书,共收书3503种,廷博长子士恭以所藏精本626种进献,内多为宋元以来之孤本、善本,居私家进书之首。从此,知不足斋之名上达朝廷。次年,得褒奖,赏赐了内府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及《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等。乾隆四十年,《四库全书》修成后归还其原书,乾隆皇帝在其《唐阙史》和《宋仁宗武经总要》二书上题诗,诗曰:“知不足斋奚不足,渴于书籍是贤乎。长编大部都庋阁,小说卮言亦入厨。”廷博非常高兴,深受鼓舞,遂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将家藏善本古书公诸海内,前后共30集,207种,781卷,其中后4集为其子鲍士恭、孙鲍正言续成。廷博刻书,博采众长,广搜遗编,凡经史考订、算书、金石、地理、书画、诗文集、书目等皆择优收入。其中不少是海内孤本。刊刻态度严谨,校勘精细,每得一书,必广借善本,参互考订,不妄改一字,极受时人称道。 卢文弨《微刻古今名人著作疏》评论鲍廷博刻书说:"吾友鲍君以文者,生而笃好书籍,于人世一切宝贵利达之外,复不私以为枕秘,而欲公之。晨书暝写,句核字仇"。丛书每成一册,即以进献朝廷。又刻《销夏记》、《名医类案》、《聊斋志异》等行世。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所刻刊之青柯亭本《聊斋志异》,为该书现存最早刻本。廷博不仅嗜书,而且博学,浙江学政阮元说廷博“家藏万卷,博极群书,虽隐僻罕见著录者,问之,无不知其原委”。善诗,作《夕阳诗》20韵、《咏物诗》1卷,另有《花韵轩小稿》2卷。嘉庆十八年(1813),浙江巡抚方受畴向廷博传达仁宗皇帝旨意,询问《知不足斋丛书》刊刻情况,廷博续刊至26集呈受畴,受畴具疏呈仁宗皇帝,仁宗称赞廷博好古博学,老而不倦,加恩赏给举人。时廷博已86岁高龄。次年,第27集将成时病逝于杨树湾。其子鲍士恭秉父志,刊至30集。鲍廷博藏书特别值得称赞之处是他的"以散为聚"的藏思想,所谓"以散为聚"主要表现为以刻书的方法把书存之于世。所以他在中国出版史上亦有一定地位。

鲍廷博博览群书,对古籍真伪、版本优劣及收藏钞刊之经历知之尤详。阮元任浙江巡抚时,曾从其访求古籍,探讨校雠,极赞其知识之渊博,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君所读破者奚翅数万卷哉?”并赠诗称“当世应无未见书”。廷博天性宽厚,好交结,重情谊,时以珍本古籍投赠友人。遇贫而好学者,辄贻以全套丛书。乾隆五十六年(1791),芳椒堂主人严元照过知不足斋,廷博赠以宋椠残本《周益公书稿》2册。其书纸墨古雅可喜,严氏如获至宝,即书跋语三则于书后。是年冬,知不足斋遭火灾,部分书籍被焚。受其赠书者,以黄氏士礼居、汪氏艺芸精舍为多。道光、咸丰年间,抄校诸本多归归安丁氏、仁和劳氏丹铅精舍及吴兴陆氏十万卷楼(皕宋楼)。光绪六年(1880),其曾孙鲍寅以朝廷赐书之在杨树湾者,献呈西湖文澜阁宝藏。

鲍廷博善诗文,其文稿大半散失,仅留有《花韵轩遗稿》、《花韵轩咏物诗存》(《花韵轩咏物诗存》收录于《清代稿钞本》中)。其夕阳诗30首尤脍炙人口,被称为“鲍夕阳”。[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馆藏。2页装订有瑕疵。见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