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上下册)
  •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上下册)
  •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上下册)
  •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上下册)
  •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上下册)

28 2.9折 9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金全、汪世荣 编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东十二1

上书时间2021-12-06

好人好书好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金全、汪世荣 编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61346747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44页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上下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的司法传统,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司法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入能弘道,非道弘入”。中国传统司法和中国司法传统的研究,任重道远!《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上下册)》分为传统司法文化及其现代化、历代司法制度、司法运作实践与民间法律实态、民族法律生活与多元纠纷解决这四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作者简介】

  陈金全,男,1942年生,四川渠县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第五届、第六届执行会长,民族法律文化分会会长撰有《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纲》、《北宋法律思想研究》、《〈周易〉与北宋庆历改革》、《原创文化与人类的法律精神》、《黑格尔法哲学思想探究》、《凉山彝族习惯法田野调查报告》、《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等著述。

  汪世荣,男,1965年生,甘肃陇西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主持完成了2000年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司法改革研究--判例与法律发展》。个人专著有《中国古代判词研究》、《中国古代判例研究》、《判例与法律发展》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政法论坛》等法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 传统司法文化及其现代化

专职法司的起源与中国司法传统的特征

中国的古典司法传统

司法是“说情”“说理”,判决要“合情合理”——谢觉哉“情理”司法观研究

中国古代非必要诉讼研究——中国古代“厌讼”观反思

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探析

传统中国法的“人道”意涵——以清代“犯罪存留养亲”为中心的考察

情理法相结合:传统民事纠纷解决的特质及其借鉴

中国传统诉讼之“情判”试探

情法与律例——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几个关键词

中国传统司法中“情理”的概念分析

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简论

梦想与现实:无讼对中国司法传统的贡献

“害”、“文无害”及“毋害都吏”辨

“格杀勿论”源流考

“慎刑”:中国司法传统的理性审视

前近代中国的刑罚论纲——以死刑为中心

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半个世纪的“立法秀”——近世中国司法主权的收复与法律创制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向近代司法制度转变的重要拐点——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影响探析

传统司法之弊与司法改革之困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现代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学院、医院和法院:现代圣殿中的未竟之业

Recent Studies of Premodern Chinese Lawin the West

10~13世纪中西民事审判制度比较研究

中西方古代司法智慧之简要比较

传统刑事诉讼中的疑罪

亲属容隐:历史、现状与重构

第二部分 历代司法制度

《尚书·吕刑》所见司法理念与制度

“狱刺”背景下的西周族产析分——以碉生器及相关器铭为中心的研究

从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司法案例看其礼法思想的变迁

关于《二年律令·具律》部分 条文的归属问题

荆州纪南松阳汉墓木牍与汉初《傅律》的实施

苏威与《开皇律》

唐律与唐朝的刑事司法制度

医人医国:医学对唐代司法的影响

唐代《狱官令》篇目形成及其对古代东亚地区的影响

五代司法制度改革探析

唐宋大赦功能的传承演变

宋代禁书法的执行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明代赎罪则例刍议

从明代僧人群体法律规制看中国古代司法传统

真实与伦理之间——明清民事证据制度的选择

法有正条与罪刑不符——《大清律例》“审拟罪名不得擅拟加等”条例考论

论清朝的民事诉讼习惯

论清代律例规定的官民治安防范体系

晚清时期领事裁判权下的涉外诉讼机制

清末《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搁置考

辛亥自贡自治政府

固有法与继受法:大理院共有”判例的社会学分析

近代中国司法变革中的律师制度

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法制的几个问题

论日本法律古籍——围绕养老律抄本

抱告制度之渊源辨析

录囚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保辜制度的“刑事和解”功能探析

“德”“命”话语的更新

清朝的监察与反腐浅议

第三部分 司法运作实践与民间法律实态

民事注重调解刑事注重复核——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案例

《周礼》“主察狱讼”之官——“士”官辨析

两汉“循吏”司法风格简论

试析汉代疑狱奏谳制度及其司法实践

试析碑刻中的水利纠纷

宋代狱讼胥吏的信仰、伦理与知识

中国传统司法众生相:仅限三言二拍为基础的审视

危险的法制建设诱惑——明代充军刑盛衰寻思

论清代九卿定议——以光绪十二年崔霍氏因疯砍死本夫案为例

从婚姻之诉看清代地方司法审判——以判牍为中心

论清代司法审判中的“错案”

现实框架约束下的行为选择——以明清州县民商事司法行为的偏好为中心

浅议明清讼学对地方司法审判的双重影响

浅议清代州县民事诉讼制度:以司法档案为中心

民间社会的权力、诉讼与秩序——有关清代士绅民事诉讼案件的考察

清代半官方性质的民事纠纷调解初探

清代州县衙门审理民事细故的官方表达与司法实践——以《南部档案》为中心

条例与清代澳门涉外命案审理

晚清华洋诉讼与中国传统司法诉讼制度之转型

山西村治研究述评

更迭中的传承:民初的司法官制度变革与人员组合

从讼师秘本到新式诉讼指导用书:中国法制近代化背景下的撰状技巧之变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事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以鲍景惠、王玉贞离婚案件为例

陕甘宁边区政府审判委员会案例评析——王生秀与呼生祥窑产争执案

新中国土改人民法庭:社会大变迁中的临时审判机关

身体的暧昧与犯罪——1949年~1978年广东省S县诉讼档案研究系列之通奸

古代的调解传统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民监官之探讨

第四部分 民族法律生活与多元纠纷解决

初民社会部落族群的规范和秩序——以1958年民族改革前西盟佤族纠纷解决机制为中心的分析

西夏的诉讼审判制度

湘西古溪州铭约简议

“南长城”的精神消解与法治研究

清代少数民族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初探——以乾隆朝刑部驳案为中心的考察

清朝中期家族对有罪妇女的惩罚权

从冕宁司法档案看清代四川土司的司法活动

试析清末资政院少数民族议员的产生及其意义

中国非诉讼解纷机制(ADR)的传统智慧——以明清时期乡里组织解纷为例

羌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藏族历史上的诉讼制度及纠纷解决机制

历史上的藏族纠纷解决机制及其现代演变

青海河湟地区回族习惯法的历史变迁——以青海湟中县金跃回族村为例

巴楚民族文化圈纠纷解决机制论略——在历史文化视野下的考察

关于中国土家族“猎规”与法之新议

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初探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背景下的彝族司法调解人——“德古”

论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对凉山彝族不同时期杀人案之处理的比较

论凉山彝族的纠纷类型及调解程序

清代黔东南地区社会变迁与苗民民间纠纷解决方式的演变——以锦屏县文斗解纷文书为分析材料

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的考察

诉讼活动与市场秩序: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研究

械斗:水权纠纷解决的另一种选择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法律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综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