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43 7.7折 56 九五品

仅1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国强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0-04-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国强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3215010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26页
  • 字数 195千字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波澜壮阔,政治与社会出现了惊天的大变革,值得予以重新审视。作者认为,认知历史自史实开始,从而不能不从未识整体之前先见个别与片段开始。因此今日被称作碎片的割裂和分解本是这个过程里必有和应有的一段。但认知历史最终是为了理解历史和说明历史,则这种以个别和片段为存在方式的史实,便因其没有前后因果,没有上下联系,没有来路去踪而成为既不能说明自身,又不能说明他者的孤立的事实。所以片段的史实需要彼此贯通以重现它们之间曾经有过的前后因果、上下联系、来路去踪,而后历史中的事实才可能是一种读得出意义的事实。本书正是作者本着这一研究路径,围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所做的研究,颇具学术价值与可读性。
【作者简介】
杨国强,1948年生人,师从陈旭麓先生,研究中国近代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目录】
自序
上篇
清学和近代中国思想走向中的偏失
儒学、士人与近代中国
曾国藩传稿
一个社会解体的时代和辛亥革命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与民初中国的新文化
公平正义和息争以安天下
关于《衰世与西法》的对话
钱穆:以文化贯通历史——钱穆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答《澎湃新闻•私家历史》问
笔谈两篇
一、维新变法与儒学的异化
二、辛亥革命与蜕变中的知识人
杂论四则
一、制度背后应有神圣性
二、反思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三、寻找安身立命之地
四、“君子之在势者”与天下人才的消长
下篇
在翻耕陈旧中进入历史的深处——读《当代学者自选文章•唐振常卷》
史学理论和史学的碎片化——读《走向田野和社会》书后
百年沧桑:一座城市和一条河——《苏州河》画册序
漫长的认知:中日之间的可比和不可比——《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译介日本“中国研究”文献目录简编》序
革命所改变的东西和没有改变的东西——丁业鹏《百年孤独:写给大众看的辛亥革命》序文
以敬慎之心立自得之见——《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序
科学的本相和科学的声势——《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以近代中国科学社为中心》序
在积寸累铢中切近历史——《上海:中西交汇里的历史变迁》序
上帝的福音与尘世里的中国——《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序
民族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序
历史的回顾——《中国GCD七十年》(沪版)引言
追怀沈渭滨教授
附录
杨国强:走近晚清士人的心灵——《中华读书报》访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