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

10 2.9折 35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常凯 著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84

上书时间2024-05-24

林海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自然旧泛黄有黄斑,很多划线,品相如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常凯 著
  •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4534811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5页
  • 字数 387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和系统论让了劳权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并以此为理论框架,研究分析了中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状态、特征、实质、趋向等相关问题。
  本书认为,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社会劳动问题,就主体而言是劳动者问题,就实质而言是劳动者权利即劳权问题。本书从劳动者人权和劳动者尊严这一立场出发,提出并论证了劳权保障是劳动法律的最本质的特点,劳权保障应该是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最基本的要求,主张应以劳权本位为理论基础,重新构筑中国市场经济的劳动法学理论体系并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书以中国现实的劳劝关系和劳动法律为依据,分别对个别劳权和集体劳权的立法状况和实施状况,以及劳动法律的完善和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作者简介】
常凯,1952年生。在天津读小学和中学,后下乡插队、进厂当工人、入伍当兵。就读吉林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法政反、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劳动关系和劳动法。  曾在天津外贸学院、中国工运学院、日本九州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任中国人民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劳权——市场经济提出的法律问题

  二、劳权立法的由来与发展

  三、中国的劳权立法和劳权理论研究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

第二章  劳权性质的法律分析

  一、劳权与人权

  二、劳权与公民权

  三、劳权与民事权

第三章  劳动关系和劳权关系

  一、劳动关系:劳权立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和特点

  三、劳权保障与劳动立法

  四、劳权保障与劳权关系

第四章  劳权关系主体:劳动者、雇主和政府

  一、劳权关系主体的构成和特点

  二、劳权关系的权利主体:劳动者与工会

  三、劳权关系中的义务主体:雇主与雇主组织

  四、劳权关系中的特殊主体:政府

第五章  个别劳权的内容和特点(上)

  一、劳动就业权

  二、劳动报酬权

  三、休息休假权

  四、社会保险权

第六章  个别劳权的内容和特点(下)

  一、劳动安全卫生权

  二、职业培训权

  三、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

第七章  团结权——集体劳权之一

  一、团结权的法律性质和特征

  二、我国团结权立法的特点及其实施

  三、关于成立工会的实质要件

  四、关于成立工会的程序要件

第八章  集体谈判权——集体劳权之二

第九章  集体争议权——集体劳权之三

第十章  民主参与权——集体劳权之四

第十一章  劳权法律保障:不当劳动行为救济

第十二章  劳权法律保障与劳动争议处理

第十三章  经济全球化与劳工标准和劳工权益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自然旧泛黄有黄斑,很多划线,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