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9.5 4.0折 24 八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静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413

上书时间2024-08-21

双利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范静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9109193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9页
  • 字数 21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货币金融理论、合作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农村合作金融的产权制度为主线,探索国际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规律和趋势,建立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以明晰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归属、完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基本框架和支撑体系。
本书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演绎分析法,对各国合作金融制度及其变迁轨迹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国际现代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运用演绎分析法,借鉴现代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一般模式,探索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运用实证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缺陷问题及其产生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革所需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创新的思路。本书通过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范静,1962年生,吉林长春市人。管理学博士,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理论与农村金融理论。
近年来,先后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金融》《经济纵横》《工业技术经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加完成吉林省科技厅和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1.2.1国内外农村合作金融研究进展
1.2.2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1.3研究目标、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范围的界定
1.3.3研究方法一
1.3.4技术路线
1.4本书结构和可能的创新点
1.4.1本书结构
1.4.2可能的创新点
2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2.1产权制度的内涵
2.1.1产权的定义
2.1.2产权的特征
2.2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内涵
2.2.1合作经济的内涵
2.2.2对合作金融的不同理解
2.2.3合作金融的定义及特点
2.2.4现代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构成和特征
2.2.5合作金融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分配制度
2.3不完全契约产权理论
2.3.1产权是不完全契约
2.3.2剩余索取权与财产制度
2.3.3剩余控制权与财产制度
2.3.4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
2.4本章小结
3中外合作金融制度:历史变迁与经验考察
3.1国际合作金融制度异化:趋势与原因
3.1.1国际合作金融制度异化趋势的经验考察
3.1.2国际合作金融制度异化趋势的理论分析
3.2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实证分析
3.2.1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过程
3.2.2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特点
3.2.3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原因
3.3对我国合作金融性质和经营目标的再认识
3.3.1对我国合作金融性质的再认识
3.3.2对我国合作金融经营目标的再认识
3.4本章小结
4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地位和职能定位
4.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沿革和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4.1.1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演变过程
4.1.2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4.2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
4.2.1农村金融需求分散性、季节性和信用担保薄弱性
4.2.2非正规金融组织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替代性
4.2.3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金融资产的非农性
4.2.4农村金融需求地区间的差异性
4.2.5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的缺陷性
4.3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职能定位
4.3.1农村合作金融产生必要性:满足农村弱势群体融资需求的制度保证
4.3.2农村合作金融产生的可能性:合作金融制度的优势
4.3.3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分工
4.4本章小结
5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研究框架和问题诠释
5.1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理论框架
5.1.1农村信用社契约性质
5.1.2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安排:契约性逻辑
5.1.3产权制度安排与法人治理结构
5.2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理论框架
5.2.1法人治理结构的定义
5.2.2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理论基础:治理目的与特殊性
5.3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问题缺陷及其产生机理分析
5.3.1社员入股和退社的非完全自愿性
5.3.2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的虚置性
5.3.3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无效性
5.4农村信用社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5.4.1改革能否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虚置问题
5.4.2改革能否解决信用社“三会”制度虚设和“三权制衡机制”缺失问题
5.4.3改革能否解决农村信用社实现自主经营与抑制政府行政干预问题
5.5本章小结
6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一个基本框架
6.1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
6.1.1坚持服务“三农”的功能定位
6.1.2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6.1.3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多样化产权制度
6.2现有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6.2.1合作制产权制度
6.2.2股份制产权制度
6.2.3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
6.2.4全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绩效
6.2.5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选择
6.3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性和实质
6.3.1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6.3.2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的实质和核心问题
6.4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6.4.1构建理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
6.4.2构建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
6.4.3建立“三会”相互制衡机制
6.4.4建立代理人的长期激励机制
6.5本章小结
7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的外部保障:政策和体制创新
7.1政府资金扶持政策
7.2税收优惠政策
7.3农村利率市场化政策
7.4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7.5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存款保险制度
7.6改革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制
7.7明确省农村信用联社的职能定位
7.8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法规
7.9本章小结
8结论
8.1本书的主要结论
8.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附录2《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
附录3《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借款管理办法》
附录4《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办法》
附录5《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股的若干意见》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