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一个华北荆编专业村的考察
  • 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一个华北荆编专业村的考察
  • 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一个华北荆编专业村的考察
  • 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一个华北荆编专业村的考察
  • 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一个华北荆编专业村的考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一个华北荆编专业村的考察

3.26 七五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磊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212

上书时间2024-07-21

双利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下面有锯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磊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4891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7页
  • 字数 240千字
【内容简介】
  已有村落共同体研究更多地从宗族、信仰、农耕合作、水利、防卫、文化娱乐等要素出发,探讨村落共同体属性和联结机制,较少关注乡村手工业中体现的村落共同体属性,本书通过对一个荆条编织专业村——北京市房山区沿村的考察,探讨乡村手工业与村落共同体之间的互动,揭示近代以来村落共同体传统如何规定和制约乡村手工业生产形式和规模,乡村手工业又如何通过新的联结机制增进村落共同体内聚。本书重点考察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村落共同体意识在沿村荆编专业村形成和延续过程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其二,村落边界如何影响沿村荆编生产的集聚范围和发展规模;其三,荆编生产和销售如何促进沿村村落共同体的内聚。

  本书采用的是村落民俗志研究倡导的日常生活整体视角和感受模式,将荆编生产还原到其依存的地方社会生活脉络中考察,解读、揭示并体味共有劳作模式在联结和建构村落社会中作用和意义。
【作者简介】
  蔡磊,女,1976年生,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主持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乡村手工业与村落共同体”(11YJC8400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筐业、市场与村落共同体变迁”(201104911207)、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近代以来市场体系与村落共同体的变迁”等课题。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梳理

(一)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的研究

(二)手艺研究的多种视角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沿村荆编业

一沿村概况

二传统农耕生活

(一)等雨耕地

(二)麦秋

(三)大秋

(四)忍冬

三沿村荆编业的兴起

第三章日常生活、共同体与手工技艺传习

一荆编生计的选择

(一)并非自然而然的子承父业

(二)成家与立业

(三)编筐手艺是个宝

二荆编技艺的传习方式和特点

(一)家族内的传习

(二)老乡亲之间的传习

(三)日常生活中的技艺传习

三技艺传习中的村落共同体意识

(一)能人的共同体意识对新技艺传播的影响

(二)技艺传承的村落边界

第四章手工业生产中的合作与村落认同

一荆编的生产过程

(一)采割荆条

(二)制作工序

(三)荆编品的种类和用途

二民国时期至人民公社成立前夕的生产合作与村落认同

(一)大家庭合作

(二)信仰认同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合作与村落认同

四改革开放后的生产合作与村落认同

(一)核心家庭合作

(二)记忆认同

第五章荆编销售和村落外的世界

一荆编品的销售方式

(一)赶集卖筐

(二)上庙会卖筐

(三)串乡卖筐

二村落外的熟人社会

三超村落的信仰

(一)庙会上的“娘娘”与“西山老奶奶”

(二)出钱有份的将军庙

四交往中的地方感

第六章基层市场中的村落共同体

一房山基层市场与村落特色生计

(一)北甘池村的驮煤业

(二)太和庄村的贩运业

(三)七贤村的编篮业

二集市交易中的村落共同体意识

(一)合作与回避竞争

(二)集市交往中的村落身份

(三)集镇花会表演中的村落荣耀

第七章结论

一乡村手工业与村落共同体

(一)荆编业与村落内聚

(二)荆编业与村落的开放

(三)劳作模式在村落共同体联结中的作用和机制

二村落劳作模式研究

(一)民俗学视野下的村落研究

(二)走向村落语境的生产民俗研究

(三)村落劳作模式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下面有锯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