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丛书·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
¥
10.5
1.6折
¥
66
七品
仅1件
作者黄俊尧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564
上书时间2023-10-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锯口,破损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俊尧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47818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3页
-
字数
3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解读中国》丛书
- 【内容简介】
-
官僚自主性是伴生于组织化社会的一个传统难题,它意味着官僚机构及个体有可能脱离权力委托人的控制,理性地为自身牟取私利。近年来,地方政府尝试在部门绩效考核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意在探索体制内外的两套控制官僚逻辑的结合点,实现垂直监督与水平监督的衔接。《<解读中国>丛书·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以杭州的“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爬梳其十余年间的发展线索,力求呈现“制度化”、“公众参与”、“官僚控制”三个要点的有机联系,客观评析此类政府创新的效果与局限,进而从“结构-行动者”的视角来探究其蕴含的深层逻辑和政治启示。《<解读中国>丛书·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最后基于古今中西的相关经验,提炼和比较了“复合型”、“单一性”与“轴心化”三种控制官僚的总体模式。
- 【作者简介】
-
黄俊尧,男,1977年生,政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现为杭州市委党校(杭州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副教授、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家与社会关系、当代地方治理等。
- 【目录】
-
导论
第一节问题缘起:官僚自主性与官僚控制
第二节核心概念界定
一官僚自主性相关概念
二“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研究综述:官僚自主性的多维解析
一宪政分权体制的维度
二传统君权政治的维度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维度
四作为规制策略的“参与式”绩效评价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一研究视角与方法
二结构框架
第一章“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一项创新机制在杭州的兴起(2000一2001年度)
第一节“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缘起
一宏观背景
二地方动力
三微观依据
第二节公众满意度测评的制度构成
一组织架构、评选对象与评选内容
二复合的评选主体结构
三统计排序与奖惩办法
四结果运用
第三节公众参与与官僚机构回应
一公众参与概况
二官僚机构的回应
三评价回路的形成
第四节官僚自主性的诊断与矫治
一诊断官僚自主性
二动员与回应公众
三规制官僚机构
第五节小结与讨论
一评选绩效
二制度改进
本章附录
第二章“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合理化:调整、巩固、充实与提高(2002-2004年度)
第一节合理化时期的制度调整与应用
一评选对象与主体的调整
二评选计分方法的完善
三排序与奖惩办法的更新
四评选结果的出炉
第二节政府绩效评价过程中的多元互动
一公众:以效率和民生为表达主题
二官僚机构:常规与策略行动间的选择
三政治领导层:作为主导者的双向回应
第三节小结与讨论
一阶段性评价
二留有余味的问题
本章附录
第三章从“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到“综合考评”:制度转型抑或路径依赖?(2005年度以来)
第一节杭州政府绩效评价的转型动因
一外部压力
二内在张力
三前期准备
第二节综合考评体系:组织考核+社会评价
一综合考评概况
二领导考评
三目标考核
四社会评价
第三节考评制度的衔接与调整
一功能互补
二衔接方案
三制度调整
四结果评析
第四节综合考评体系中的行动者
一公众参与的两个检视维度
二官僚机构的改进与抵制
三政治领导层的平衡手
第五节小结与讨论
一公众参与环节评析
二综合考评的合理性与控制力
三制度转型与路径依赖
本章附录
第四章行动过程的再阐释与官僚控制的创新模式
第一节一个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分析视角
一行动者视角
二行动者分类
第二节行动者的诸要素比较
一公众行动要素的内部比较
二官僚机构的资源、动机与策略.
三政治领导层的行动要素分析
第三节政府绩效评价中的行动者博弈
一官僚机构Vs.政治领导层:离心与控制
二官僚机构vs.公众:关系与策略
三政治领导层Vs.公众:吸纳与参与
四制度与行动者
第四节“公众制度化参与”:一种新型控制官僚模式
一官僚自主性的产生及规制可能
二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制度化参与”的实践.
三小结:一种新型控制官僚模式
第五章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
第一节结构性压力与精英选择: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第一重逻辑
一结构性的外部压力
二政治精英的理性选择
第二节群众路线与公众参与: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第二重逻辑
一群众路线:两个理解视角
二公众参与:总结性的讨论
三“参与式”绩效评价的价值意蕴
第三节创新与差异:控制官僚的路径和策略比较
一从群众运动到公众制度化参与:一项历时性比较
二控制官僚的中西比较余论
第一节三种总体性的官僚控制模式
一模式提炼
二模式比较
第二节杭州实践的简要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好
这本故事非常好。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故事版本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