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音乐与民族主义:1800-1848
¥
3.49
七品
仅1件
作者车新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533
上书时间2023-08-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锯口污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车新春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8779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7页
-
字数
19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德意志音乐与民族主义:1800-1848》通过从民族主义角度论述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音乐,涉及这一时期音乐德国文化与音乐的思想史研究和音乐生活的考察,同时也对该时期的音乐作品和风格走向进行分析与研究。《德意志音乐与民族主义:1800-1848》中的民族主义普遍发生于19世纪,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既是政治力量与政治运动,表现为对民族建国的追求;也是文化意识层面的思想与观念,一种凝聚民族成员与促进民族发展的力量,表现为民族成员对民族及其文化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音乐中的民族主义更多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察事物的角度。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具有自身的特性,由于德意志分裂与动荡的政治经济社会局面,德意志民族主义在18世纪文化民族主义基础上,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其民族主义思想渗透于德意志音乐生活的各个方面,德意志音乐与民族主义在相互影响中得以共同发展。
- 【作者简介】
-
车新春(1980—),博士,现任南昌航空大学讲师。200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先后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师从高兴教授,201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杨燕迪教授。曾在《黄钟》、《音乐探索》、《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生活》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并参与《交响音乐鉴赏》的撰写工作。
- 【目录】
-
绪论
第一章19世纪之前德意志文化中的民族意识
第一节关键术语与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民族”
二关于“民族主义”
三关于“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第二节18世纪之前德意志历史文化及音乐中的“民族”意识
一中世纪时期——模仿与借鉴
二宗教改革时期——脱离拉丁体系,确立德意志传统
三17世纪时期——宫廷歌剧趣味的崇洋媚外与本土新教音乐的承袭
第三节18世纪德意志文学历史中的民族诉求
一崇法的文化趣味
二民族思想的探讨
三民族戏剧与文学的建立
第四节18世纪德意志音乐文化特性
一歌剧创作与演出的意大利化
二德意志歌唱剧的进一步发展
三新教音乐传统的进一步确立
四器乐音乐的兴盛
小结
第二章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音乐批评与观念中的民族主义倾向
第一节社会政治与文化中的民族主义思想
第二节音乐批评中的民族主义观念
一音乐期刊发展略述
二音乐批评语调中的民族主义倾向——攻击性的二元思维
三器乐音乐与民族精神
四歌剧传统确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对外国歌剧的攻击
第三节音乐观念中的严肃性思想。
一音乐的严肃性思想的内容
二严肃音乐思想在德意志
三批评界对于严肃音乐的对立面——罗西尼歌剧与炫技性音乐会的批判
四批评界对于严肃音乐的代表——弦乐四重奏音乐会与管弦乐音乐会的支持
小结
第三章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歌剧创作中的民族主义思想
第一节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歌剧的探索与发展
第二节韦伯歌剧《自由射手》的民族性特征
一《自由射手》时代环境和歌剧文化环境中的民族性诉求
二《自由射手》音乐文本方面的民族性特征
第三节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中的民族主义诉求
一瓦格纳早期浪漫主义歌剧观念中的民族主义倾向
二《罗恩格林》中的民族主义诉求
小结
第四章民族主义思想对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音乐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巴赫复兴运动
一巴赫的沉寂与复兴的原因
二巴赫复兴运动确立巴赫的民族英雄形象-
三巴赫复兴运动的重要推动事件——门德尔松指挥的《马太受难乐》演出
四巴赫复兴的全面展开——门德尔松指挥的《马太受难乐》演出之后
第二节民歌在德意志的复兴
一民歌价值的提升
二文学界对于民歌的兴趣
三音乐界对于民歌的吸收与借鉴
第三节业余合唱团与音乐节中民族思想的传播
一业余合唱团中民族思想的渗透
二音乐节成为民族主义的温床
第四节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意识
一民族教育的理念
二音乐参与民族教育的进程——以普鲁士为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锯口污渍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