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拓集柳书琅邪普照寺碑,存24开48面,约700多字大半册,字口好拓工不错!保真原拓

1950 七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特色原刻拓本

尺寸1 × 1 cm

上书时间2024-12-19

盛丰斋的书摊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原裱剪贴本,上了部分图,具体页面以实物为准!著名金石学家许瀚十分推崇此碑。余还存另半册见上帖,基本可以配齐需要站内留言可打包合售
商品描述
金皇统四年(1144年),普照禅寺主事和尚妙济禅师觉海对寺院进行扩建和修缮,请仲汝尚撰写《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的碑文,集唐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墨迹,由名记得工仲汝羲精刻于石上。该碑高2.9米,宽1.2米,共1261字。由为集柳公权的字刻成,此碑被称为“集柳碑”。此碑与西安碑林里有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齐名,因此历史上有“东柳西柳”之说,临沂的《集柳碑》在东面,被称为“东柳”。此碑为临沂著名石刻,原碑在普照寺内。康熙七年大地震,集柳碑震碎倒地,道光年间,被和尚刮洗。致使笔划粗肥失去原来风貌。抗战时期日军险将石碑盗走。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四旧”砸碎。

  相比中国书法史上大名鼎鼎的那件唐僧怀仁摹集王羲之书迹刻成的“圣教序”而言,被近世金石碑版研究名家叶昌炽誉为“金碑第一”的集柳公权书《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碑,也许有还点不那么广为人知。其实,这不仅是一件书刻俱佳、能传柳字神貌的杰构,且其存世的精善之拓,更为稀见。

  陈麦青

  相比中国书法史上大名鼎鼎的那件唐僧怀仁摹集王羲之书迹刻成的“圣教序”而言,被近世金石碑版研究名家叶昌炽誉为“金碑第一”的集柳公权书《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碑,也许有还点不那么广为人知。其实,这不仅是一件书刻俱佳、能传柳字神貌的杰构,且其存世的精善之拓,更为稀见。昔吴湖帆先生曾题自藏《金拓蜀先主庙碑足本》,其中有“宋辽金元碑,世存石刻不及魏、唐十之一,拓本且可遇而不可求,况旧拓乎”诸语,似亦可借用喻此。

  此碑通称《沂州普照寺碑》,刊立于金熙宗皇统四年(1144),仲汝尚撰文,程暐篆额,仲汝羲刻石。元代于钦所撰《齐乘》一书中,已见称引,而明赵崡《石墨镌华》、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武亿《授堂金石文字续跋》、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王昶《金石萃编》等,皆有著录跋语。《石墨镌华》评曰:“唐文皇旷世雄才,削平海内,以其余力,恣意临池,其臣又有率更、永兴辈共成之,故能集书《圣教》,师法千秋。自此而后,集书者未有及之者。《普照寺碑》建自金源,当兵戈草昧之后,有仲汝尚,文颇尽致而集公权书,方正遒劲,紧密处殊胜公权书,不啻与《圣教》代兴。”《庚子销夏记》中,更称其 “方整秀劲,宛如公权手迹。集者不著名,如此妙腕,大胜唐僧怀仁”。至清末叶昌炽《语石》,亦谓:“金源虽与辽同起朔方,戎马之余,颇能讲求文字。《沂州普照寺碑》,学柳诚悬,世有出蓝之誉,金碑第一。”则其集字之妙,堪与《圣教》比肩;而书艺劲秀,洵属一代名迹。

  据王昶《金石萃编》所记,“碑不连额高一丈二尺,广四尺;文二十四行,行六十二字。正书,篆额。在沂州府普照寺。”民国初所修《临沂县志》卷十二“金石”中,亦著录碑文,称“此碑为临沂著名石刻,字径约一寸五分,集柳诚悬书,殆犹怀仁之集右军书也。笔姿秀劲,体势开张,临池家奉为圭臬”。且记:“康熙七年,地震碑碎,乃葺亭厦之,以留永久,存乙种工业学校内,即普照寺旧址也。”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包备五先生以其对山东境内各处历代石刻遗存的多年实地踏访,成《齐鲁碑刻》(齐鲁书社1996年11月)一书,则未及此碑。九十年代,中州古籍出版社所刊《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四十六册金代石刻中,亦仅收一残石拼合的整张之拓,称“碑在山东临沂,拓片通高378厘米,通宽114厘米……此本额失拓,碑碎裂,此本搜得二十余块,缀合而拓”。据传原碑于“文革”中被当作“四旧”砸碎后,现已无存;今所见者,皆依昔日拓本,重刻复制。而民国《临沂县志》记“康熙七年地震碑碎”,则其始断,当早在清初(1668年),然自乾隆末武亿《授堂金石文字续跋》谓“碑断裂”之后,遂多有定其断于乾隆年间者,虽何义门(焯)《庚子销夏记校文》中,记“此碑康熙戊戌地震,断而为二”。亦即康熙五十七年(1718)之事,今检民国《临沂县志》卷一专记该县历代地震、旱涝、虫害等灾难的“通记”下篇中,有康熙“七年夏六月十七日地大震,倏裂倏合,压陷庐舎人物无算”,以及康熙九年、十年、十一年等地震记录,却未见康熙五十七年有地震之记,则何氏所记戊戌,可能为康熙七年干支戊申之讹,也可能系手民误植。《志》中还记此碑“康熙时仆于地震,篆额无存;道光时,又为恶僧刮洗,已非本来面目。迩来道光以前拓本,已非重价不能得,无论康熙以前也”。故传世善拓,实不多见;未断全本,更属稀罕。方若《校碑随笔》仅记“旧拓本第三行‘断碑于土’四字未泐”。王壮弘先生《增补》则曰:“见明初拓本,全文可读。碑首‘陶仲汝尚撰,集唐柳公权书,伊川(笔者案:此“川”字《增补》各版均误植为“以”)程暐篆额’等字完全无损。此石乾隆间断裂,未断者乾隆前拓本也。”张彦生先生《善本碑帖录》(中华书局1984年2月)所述,又稍更详:“明初拓本碑字完好,书体整齐。明末清初,碑少断裂;后继续断损更甚,字渐瘦。嘉庆初拓本四行‘断碑于土’四字不损,字尚佳。以后拓本字细瘦,近更细瘦,无法学习。见全文葛成修本,归北京图书馆;济南黄氏本,归山东博物馆;近西安古旧书店收一本。”由此,则《金石萃编》著录所据之本,起首“中陶仲汝尚撰”之“陶仲汝”、“伊川程暐篆额”之“程”,以及最后“中陶仲汝羲刊”之“仲汝羲”等字,皆已泐坏不辨,而代之以方框空格,虽“断碑于土”四字犹得录存,但恐怕已是嘉庆初年之拓,不过尚未遭刮洗耳。

许瀚(1797—1867),字印林,日照人。许瀚师承乾嘉学派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长沙经世致用学派领军人物、兼能宋明理学和汉学的何凌汉是许瀚的恩师。许瀚亦曾随何凌汉、陈用光、吴文镕、潘锡恩校文。期间,手不释卷,笔不停批,打下了坚实的学养基础。四十岁左右,便成就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的朴学家(即考据学家)。他于古音韵文字、金石碑版、史籍校勘和目录版本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图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原裱剪贴本,上了部分图,具体页面以实物为准!著名金石学家许瀚十分推崇此碑。余还存另半册见上帖,基本可以配齐需要站内留言可打包合售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