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曾任直隶、陕甘总督,山东及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书法家原裱册页一本36面全

26000 七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题名原裱

年代清代 (1645-1911)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册页

尺寸1 × 1 cm

上书时间2024-05-24

盛丰斋的书摊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商品描述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方观承生于安徽桐城。方观承的祖父方登峄,官至工部主事。方观承的父亲方式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康熙五十年(1711年),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因其著作《南山集》一书中录有南明桂王时史事,并多用南明三五年号,被督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以“大逆”罪下狱,两年后被处死。因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方观承的曾祖父方孝标著作中有关桂王抗清的章节,方家因此受到牵连。方观承的祖父与父亲被流放至黑龙江。

方观承及其兄因年龄幼小,被免于流放,寄食于南京清凉山寺,靠僧人接济为生。每年兄弟二人都要千里跋涉,往来黑龙江与南京之间,到塞外探视亲人,其生境异常艰辛。早期坎坷的经历,并未使方观承就此消沉,而是磨练了他的意志,未他以后的作为打下了基础。

平步青云
在祖父、父亲相继在黑龙江病故之后,贫困之极方观承,流落京城,在东华门外靠为人测字谋生。在随后的一个偶然机会,方观承被平郡王福彭所相中,并成为其府中幕僚。雍正十年(1732年),平郡王福彭任定边大将军,出征准噶尔。方观承被福彭选中作为谋士相从,被福彭引荐给雍正帝,得到内阁中书的头衔。乾隆初年,福彭大军还师后,方观承先是任内阁中书,随后不久于乾隆二年(1737年),方观承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不久后任吏部郎中。乾隆七年(1742年)担任直隶清河道,随同署理直隶总督史贻直视察永定河工。一年后方观承升迁为直隶按察使。乾隆九年(1744年),方观承随同保和殿大学士大学士讷亲勘查河道和海塘工程,并于同年升任直隶布政使,执掌一省钱粮税赋。乾隆十一年(1746年),方观承署理山东巡抚,两年后升任为浙江巡抚。乾隆十四年(1749年),除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短暂署理陕甘总督外,方观承任直隶总督并长达二十年之久直至其去世。

方观承虽非正途入仕,其32岁时才开始从政,但其升迁迅速,从一个从七品的内阁中书,一路升迁至从一品的直隶总督,方观承用了17年。且纵览其所任职务,方观承数度担任要职,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开垦海塘
乾隆十三年(1748年),方观承升任浙江巡抚。在巡抚任上,方观承多次亲赴现场勘察海塘工程。他发现海塘引河部分地段已涨沙成陆地,随后经过方观承反复勘验,丈量处可开垦之地三十五万余亩,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使得贫民得到了一定可耕之地。方观承将此做法奏疏乾隆帝后,得到其嘉奖赞许。

治理水利
乾隆十四年(1749年),方观承升任直隶总督。当时的直隶省有五大河流,其中永定河最难治理。上任之初,方观承便上疏乾隆帝,奏请“永定河自六工以下,河形高仰,请就旧有北大堤改移下口,使水行地中,畅通无阻。”

乾隆十五年(1750年)春天,乾隆帝将江南河道总督高斌的“豆瓣集漫口图”展示给方观承,并令其仿照治理永定河。而方观承则认为,“永定河与豆瓣集的情形不同,豆瓣集为中河余水漫溢,所以可以选择在水缓处施工。而永定河南为月堤缺口,北为大堤漫口,南北相距很近。如果仅堵月堤,那么会使溢出的水无所去,所以只能堵筑漫口。”

乾隆十八年(1753年),方观承又奏请在永定河北岸六工尾开堤放水,自凤河流入大清河。随后又奏请在下口北埝外做遥埝,为均沙散水之用,并加筑凤河东堤,与遥埝相接。

方观承的以上建议,均得到乾隆帝的认可并加以施行。

备受宠信
方观承在直隶总督任上长达二十年之久。作为正人君子,他清正廉明;作为封疆大吏,他事无巨细,并以“办事周详”为乾隆帝所赏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天津等处存在积水,方观承存在失察,本应予以免职,但乾隆帝对其加以宽恕。然而,随后御史吉梦熊、朱续经又弹劾方观承包庇属下不法行为,乾隆帝非但没有责怪方观承,反而对其加以保护。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南巡并赐诗方观承。以上事件,均能说明方观承为政殚精竭虑,受皇帝所赏识与赞赏。

人物结局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方观承患疟疾,当年八月卒于任上,年七十一,谥恪敏。

2
史籍记载
《清史稿·方观承传》

《清高宗实录》

《宣化县新志》

3
轶事典故
在方观承的漫漫旅途之间,有不少感人的故事,最为著名的就是所谓“车笠之交”。有一年,再度北上省亲的方观承正独行在山东道上,杭州人沈廷芳与海南人陈镳恰好一同乘车赶往京都应试,这两人看到年轻的方观承一路随车徒步而行,衣冠欠整,劳顿疲惫,但头角峥嵘,举止端严,不由相问。交谈中,沈廷芳与陈镳二人得知方观承身世、经历,深表同情,于是邀请他一道乘车赶路。问题是车厢狭小,仅能容两人,于是,他们决定一路上每人轮流步行三十里,乘车六十里。三人就如此一路风尘到达京城。沈、陈二人与方观承分别时,又送给方观承新衣毡笠,以御道途风寒。几十年后,已经身为的方观承得知沈廷芳(山东登莱青道道台)、陈镳(云南知府)赴京述职途经其官邸驻地,便立即派人将沈、陈二人请到府上,故人相见万分感慨,忍不住涕泪纵横。

4
亲属成员
曾祖父:方孝标。

祖父方登峄,官至工部主事,因《南山集》一案被发配黑龙江。

父:方式济,官至内阁中书,因《南山集》一案被发配黑龙江。

兄:方观永

子:方维甸,官至闽浙总督。

侄:方受畴,官至直隶总督。

孙:方传穆,官至沅州知府。

5
人物评价
《清史稿》评价:“观承殚心力於是,政行畿甸。”[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