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学习:学校课程变革的新取向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跨界学习:学校课程变革的新取向

15.6 4.6折 34 全新

库存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娄华英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30

追日书屋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娄华英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76124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0页
  • 字数 181千字
【内容简介】
跨学科之界,多学科融合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跨教材之界,不把教材作为一的教学组织依据和资源;跨教室之界,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教室;跨时间之界,根据学习主题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跨标准之界,打破囿于标准的固化思维;跨认知之界,运用多元学习方式认知世界;跨身份之界,让家长、学生、校外专业人员有机会成为教师,教师也有机会作为学生;跨文化之界,让课程成为探求未知世界的契机。
  在这里,孩子们快乐无限:搜索学习、聚焦学习、群聊学习、圆桌学习、众筹学习……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具有丰富意义的文化,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身体、大脑、情绪、情境相互融合,进入具身认知的美妙境界。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杨四耕,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十余年,后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攻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以及高效教学经验的提炼,创立了“一页纸教学法”,一批实验学校因此而改变。
【目录】
前言  突破“离身学习”的危机/ 1

第一章跨标准之界:生长是课程的最高旨意/ 1

    生长是课程的最高旨意。它旨在关注儿童作为一名生活者、学习者、体验者、感悟者,关注儿童在所有阶段中的各种变化,将儿童螺旋式上升的生长过程定为标准。基于儿童,从儿童出发,基于学情,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是跨标准之界的核心所在。我们需要摒弃基于教材、基于教师、脱离儿童经验的“绝对标准”。

创意1-1||  触类旁通:在“迁移”中提升学习的意义

创意1-2||  不拘一格:在“融合”中获得发展   

 

第二章  跨教材之界:在课程实施中寻找平衡点 /

17

从某种意义看,课程是一种未决的课题,是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教材是课程物化的结果,是帮助学生寻求真知的工具和资源。课程实施可以跳出教材的逻辑范畴,可以根据心理逻辑重组包括教材在内的一系列资源,通过贯通、建构、增补、赋境等处理,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世界。

创意2-1||  旁逸斜出:不拘教材的个性化学习   

创意2-2||  牵线搭桥:不同教材间的融会贯通   

 

第三章  跨教室之界:教室的重新定义与审视/ 37

好奇、动手、体验、关联是儿童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整体的、生活的、经验的、真实的是儿童认知世界的显著特点。我们尝试着跨越教室的藩篱,把整个世界都变成教室,让儿童在其中学习回归生活,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在真实世界中实践、探究,诞生新的、精彩的观点,内化知识,张扬个性,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

创意3-1||  因地制宜: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教室   

创意3-2||  别出心裁:心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 

 

第四章  跨认知之界:迈向“深度学习”的境界/ 59

跨认知之界的核心是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跨越,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乃至创造等多种认知活动的跨越,是打破以往学习活动目标指向、学习策略单一的界限,围绕问题的解决,使用多种认知策略,打通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维度,综合运用多类型、多层次的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意4-1||  学以致用:任务驱动,问题引领下的学习 

创意4-2||  融会贯通:各认知领域共同发挥作用 

 

第五章  跨时间之界:课程变革的一个重要维度/ 79

时间是课程的重要维度。针对课程特点选用“慢条斯理”的方法,我们让课程活动长短相宜:长课时是学习耐性的考验,短课时时间短、目标准、学习活。“跨时间之界”活跃了课程实施,提升了课程质效,觉醒了课程意识,形成了课程文化。

创意5-1||  慢条斯理:把时间留给孩子  

创意5-2||  缩地成寸:浓缩精华于课堂  

 

第六章  跨文化之界: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里的交流 /

97

文化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跨文化交流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方式的演绎。因此,当我们的探究课程向国内外多所学校展示的时候,当我们的探究课程走出国门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跨出了具有实质性的一步、两步、三步……如此,我们才拥有了开放的视野和胸襟,才从“做事”迈向“成人”。

创意6-1||  穿针引线:勾织立体的文化之网 

创意6-2||  海阔天空: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第七章  跨学科之界:课程回归生活的原始景象 /

123

课程的内容没有了边界,学生的学习没有了边界,教师的教学没有了边界,这是课程回归生活的原始景象。跨学科之界不仅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还能影响学生学习习惯。跨学科之界的方式有很多种:学科整合、学科渗透、学科嵌入、学科串门。跨越学科界限,进入无边界学习,这是课程变革的一种常态。

创意7-1||  与时俱进:以学生需求为核心   

创意7-2||  包罗万象:多学科多领域的资源整合 

 

第八章  跨身份之界:华丽转身擦出闪耀火花 /

139

跨越身份之界,让原本教与学身份的固定模式,转变为相融相合相交的身份互换,家长摇身变教师,学生亦可登台讲课,教师则随堂听讲,连大学生也成为

“编外教师”,这既使学生的学习碰撞出更多元的思维,也让教师的专业成长锦上添花,家长的专长得以发挥,教育的光芒得以普照。

创意8||  锦上添花:在“换位”中展现课程的活性   

 

后记/ 14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