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开国少将李世焱钢笔信札二通三页带封(附手稿三份三页共五件)致合肥徐味

1680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年代1990

页数5页

上书时间2022-05-25

奥陶中外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李世焱(1909年—1990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上新集)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2]1909年,李世焱出生于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上新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起在本村读私塾,12岁时,因家贫而辍学。后到裁缝处学徒。从师5年,饱受苦难。
1926年春,独自在乡里做裁缝以维持家计。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起义胜利后,担任李家冲农会小组长,后任村苏维埃主席。
1928年10月,任苏维埃工人纠察队队长,领导农民分配土地,向土豪地主作斗争。
1929年3月,参加工农红军,任红色补充军排长,不久调任袭击队排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袭击队改编为黄安县独立营、独立师,曾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多次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斗。
1931年5月,在红安七里坪夹山寨的战斗中右腿中弹负重伤,在红军总医院治疗。至10月伤口愈合,但腿伸不直,被组织上送回家中养伤,经过艰苦锻炼,伤腿有好转。
1932年3月,被调到县苏维埃二程区四乡任党支部书记。9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因腿行动不便而留下,调任区委组织部长、区委委员。
1933年初,伤腿康复,调任河口县特务团政治委员。后因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边区进行五次“围剿”,在白色恐怖下,特务团编为特务营,任政治委员。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了他家仅有的一间房子,杀害了他的父亲,逮捕了他母亲和弟弟,严刑拷打,并张贴布告悬赏捉拿他。同年3月,部队和县委失去联系,为保存县特务营,奉命率队到二十五军受编,任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一营一连政治指导员。5月,身染痢疾在军休养所养病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冲散,与部队失去联系。拖着重病的身体讨了3个月的饭,找到了河口县便衣队,参加了河口县特委组织的武装工作队,与钱运华、徐海珊组成3人便衣队,积极活动在鄂东一带,打开了白色恐怖形势下的对敌斗争局面,受到中共鄂东道委的赞扬。并将便衣队这一斗争形式在鄂东北地区加以推广。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鄂东道委组建独立团,被调到该团手枪队。
1935年5月,任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四十四团二营六连连长,在大别山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红二十八军不足2000人和国民党的30万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打了许多险仗、硬仗,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军长兼政治委员高敬亭。在此期间还受到“左”的错误路线迫害,被诬为“第三党”,但他革命信念不变,对党忠诚。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1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先后任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参谋、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一营政治委员、支队特务营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多次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
1939年8月,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十四团政治委员、团军政委员会书记。
1940年7月,任七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参加了淮南反扫荡斗争,有力地打击和粉碎了日本侵略军7路进攻的嚣张气焰。同年12月,调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学习,
1941年3月,转入华东局党校学习。
1942年1月毕业后,任新四军二师四旅政治部主任。
1944年12月,任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45年8月,任二师独立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初期,任淮南军区独立旅政治委员。
1946年10月,任华东野战军十纵三十旅政治委员。在此期间率部进行了对国民党军队进攻津浦路东根据地的保卫战,参加了涟水、盐埠等战役。组织部队进行了整编、生产自救、整风等项工作。
1947年1月,兼任苏北第十一军分区地委书记、军分区政治委员。9月,调任华东野战军十二纵三十四旅政治委员。10月,为配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奉命率领1个团南下津浦路东,在南京附近活动。率部积极作战,围歼土顽武装,粉碎了国民党新七十四师2个旅的扫荡。用2个月的时间,打开津浦路东的局面,建立了4个县的政权,恢复了津浦路东根据地,牵制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8年,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在碾庄战斗中亲临前沿指挥,被敌炮弹击中耳聋致残。
1949年2月,任江淮军区四分区司令员。4月,任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副书记,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带领部队完成剿匪和部队内部整顿的任务。
建国之后
1950年10月,任皖北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1年1月,任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主持省军区日常工作(书记、政治委员为省委书记兼)。带领部队进行了剿匪和内部整顿等工作。
1955年12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安徽省委常委。
1956年,任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1962年1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在安徽大组会上严肃地揭发了安徽省个别领导向中央隐瞒实情的事实。
1965年9月,任上海警备区政治委员。在上海工作期间,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以身作则,经常深入部队、机关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对干部关心爱护,平易近人。
1970年6月,调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
1974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会议。
1978年11月,任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
1982年8月,离职休养。
1986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
1990年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