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67 九五品

仅1件

辽宁阜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凤林 著;安作璋 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2-0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凤林 著;安作璋 编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2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4763
  • 定价 6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2页
  • 字数 5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山东地方史文库
【内容简介】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历经三年多努力,终于正式付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今山东沂源一带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虞舜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后期,山东地区即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这里曾产生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有: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家墨子、孟子、庄子、荀子;政治家管仲、晏婴、诸葛亮、房玄龄、刘晏;军事家孙武、吴起、孙膑、戚继光;科学家和发明家扁鹊、鲁班、汜胜之、贾思勰、燕肃、王桢;文学家和艺术家王羲之、刘勰、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孔尚任以及中国共产党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等,其余多如璀璨明星,不可胜数。这些先贤们的思想和业绩都已载入史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前言
通纪
一隋朝统治下的山东
(一)隋朝平定山东
(二)隋文帝统治时期山东的吏治
(三)隋炀帝东征高丽给山东人民造成的灾难
二隋朝末年山东的农民起义
(一)王薄领导的起义军
(二)窦建德与刘黑闼领导的起义军
(三)张金称、刘霸道等领导的起义军
(四)北海郭方预、綦公顺、杨厚等领导的起义军
(五)徐圆朗、孟海公、卢明月等领导的山东西部的农民起义军
(六)其他农民起义军
(七)三大主力军与山东地区的关系
三唐朝前期的山东局势
(一)贞观、开元年间山东局势的稳定
(二)山东吏民反叛乱的斗争
四唐朝后期山东境内的藩镇割据
(一)平卢镇的割据与平定
(二)横海镇的割据与平定
五唐朝末年的山东农民大起义
(一)唐朝后期山东境内阶级矛盾的逐步尖锐化
(二)庞勋领导的徐泗地区农民起义
(三)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六唐朝末年朱全忠与山东藩镇的斗争
(一)平定天平镇与泰宁镇
(二)平定平卢镇
七五代政权与藩镇在山东的争夺
(一)后梁与沙陀部在山东西部的争夺
(二)后晋平定平卢镇
(三)后周平定泰宁镇
八唐末五代统治者的割据混战对山东地区的破坏与山东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统治者对人民的屠杀与掠夺
(二)赋役苛重
(三)灾害频繁
(四)土地荒芜,百姓流亡
(五)人民的反抗斗争
九士、庶势力的消长
(一)士族势力的衰亡
(二)庶族势力的增长
一○山东地方势力与隋唐中央政权的互动
(一)山东在隋朝的地位及隋朝对山东的经营
(二)山东豪强与唐前期政局
(三)藩镇与山东自治
一一山东士族与地域社会
(一)山东地域士族的分布变化
(二)山东士族与地域文化
(三)士族在地域上的作用与影响

典志
一政区
(一)从道到节镇的变化
(二)州郡县设置的变化
二职官
(一)总管、都督、节度使及其属官的设置
(二)州郡官及其属官的设置
(三)县官及其属官的设置
三兵制
(一)隋及唐前期的军事制度
(二)隋及唐前期在山东的军事部署
(三)冷兵器时代山东的军事地理特征
四经济
(一)经济概况
(二)山东膏腴地的自然背景
(三)山东经济的产业结构
(四)山东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五)郡县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五教育与科举
(一)教育
(二)科举制对山东士人的影响
六学术
(一)吕才的哲学思想
(二)颜师古对《五经》的考订与《汉书》注
(三)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四)王元感与疑经学派的形成及影响
七文学
(一)隋代文学
(二)初盛唐文学
(三)中晚唐文学
(四)五代文学
八艺术
(一)绘画艺术
(二)书法艺术
(三)音乐艺术
(四)工艺美术
(五)雕塑艺术
(六)建筑艺术
九宗教
(一)佛教的鼎盛
(二)道教的大兴
一○社会风俗
(一)乡村农事风俗的变迁
(二)市民的游艺习俗
(三)岁时节令
(四)婚丧习俗
一一外事
(一)遣隋使、遣唐使路经山东及其在山东的活动
(二)日僧圆仁在山东的活动
(三)新罗人在山东的活动
一二文献
(一)经部
(二)史部
(三)子部
(四)集部

列传
一明克让
……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增订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