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40 9.1折 44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志明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7

学人书店

二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志明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3100705
  • 定价 4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3页
  • 字数 400千字
【内容简介】
1974年,我在吉林大学哲学系参加《中国哲学史》编写,算起来我与这门课程相伴已经30多年了。说心里话,我对中国哲学史学科是有感情的,希望能为这门学科的建设尽点力。对于这门学科的现状,我觉得还有改进的必要。目前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教材,大概有十几种,我读后觉得存在着三点遗憾。第一,不够“中国”。有些编写者似乎自信心不足,习惯于按照国外的模式来写,没有充分反映出中国哲学的独到精神、独到韵味。第二,不够“哲学”。有些编写者似乎只是把古人的言论编纂在一起,并不做思想的提炼。据有人统计,有些教材引用的原文,甚至超过全书的三分之一的篇幅。第三,不够“历史”。有些编写者选择的人物众多,似乎想把所有有点哲学言论的人都一网打尽,结果弄得篇幅冗长,无法展现哲学思想发展脉络。《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力图弥补这三点遗憾,写出一本有特色的读本。当然,未必达到目的,“非所能也,心向往之”而已。
【作者简介】
宋志明,男,1947年生于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该校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该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哲学分会委员、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二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中华儒学源流》、《熊十力评传》等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总论中国哲学概况
第一章中国有自己的哲学
第一节哲学三义
第二节哲学三性
第三节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第四节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基本问题
第一节回到中国哲学自身
第二节哲学基本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三节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总体格局
第二节发展阶段
第三节主要问题
第四节儒家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道家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六节佛教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精神韵味
第一节自强不息
第二节实事求是
第三节辩证逻辑
第四节以人为本
第五节内在超越
第六节有容乃大
上编原创期:百家争鸣
第五章原创期概述
第一节哲学产生的语境
第二节中国哲学的起步
第三节主要话题
第四节主要学派
第六章道家的天道学
第一节老子哲学
第二节庄子哲学
第七章儒家的人道学
第一节孔子哲学
第二节孟子哲学
第三节荀子哲学
第八章墨家的人天学
第一节墨子其人其书
第二节赖其力而生
第三节兼相爱,交相利
第四节从人学到天学
第五节取名以实
第九章名辩思潮与名家出场
第一节名辩思潮的活跃
第二节惠施的“合同异”说
第三节公孙龙的“离坚白”说
第十章法家的治道学
第一节早期法家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韩非的法治理论
中编发展期:三教并立
第十一章发展期概述
第十二章经学的建构与解构
第十三章玄学与体用之辨
第十四章中国佛教哲学
第十五章道教哲学
下编高峰期:理学行世
第十六章高峰期概述
第十七章宋明理学的草创
第十八章朱子理学
第十九章陆王心学
第二十章张王气血
第二十一章清初朴学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