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牛全集【精装全五巻,博文館,第1巻 (美学及美術史) ,第2巻文藝評論,第3巻(史論及史伝),第4巻 (時勢及思索),第5巻 (想華及消息)】-孔网孤本(网络首次呈现,距今一百多年,值得珍藏研究)
¥
4999.9
九品
仅1件
作者故高山林次郎著
出版社东京博文馆
出版时间19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16-08-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明治37年相当于公元1904年即清光绪30年,含多个珍贵历史印章。
- 商品描述
-
高山樗牛(1871年2月28日-1902年12月28日),日本近代作家。明治军国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出生于大日本帝国时期的山形县鹤冈市,原名高山林次郎,父亲是一个藩士,幼年时他就做了伯父的养子,他的伯父在福岛县县厅就职,故而他也跟着去了福岛县,一直在福岛中学读书。明治19年(1886年),伯父升职了,调回东京都任职,于是他也跟着来到了东京都,就读于东京英语学校。 三年学习生涯过后,他考入了仙台县的东京帝国大学预科。
主要成就
后来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在校期间,他研读了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著名著作,以及日本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并且翻译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译名唤作《淮亭郎之悲哀》[1] 。在校期间,因获得读卖新闻小说悬赏奖而得名。
人物评价编辑
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反映了当时的军国主义和国粹主义风潮,发起组织“大日本协会”,出版《日本主义》杂志,造成很大的影响。
个人作品
翻译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译名唤作《淮亭郎之悲哀》[1] 。
明治35年(1902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艺术形象
明治29年(1896年),他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之后,任职于东京帝国大学预科。 一年后,他主动放弃了这个职务。早在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他就与友人创办帝国文学杂志,后来当了《太阳》杂志的主编和一些学校的讲师,高山提倡日本主义,极力排斥非国家的基督教思想和保守消极的儒教思想;
主张吸收德国国权主义和英国功利主义、实验主义思想,发扬明治建国思想,推进富国强兵政策。这个思想体系也就是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最早最完备的体系。他后来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团体,右翼浪人组织,少壮军人集团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明治33年(1900年),文部省分配他去欧洲研究美学,因为出发前咳血而未成行。明治35年(1902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也正是该年,他因肺结核去世于神奈川[2] 。
樗牛即高山樗牛,日本近代有名的思想家、文艺评论家。樗牛崇信尼采哲学,宣讲“天才论”,倡导“日本主义”,若非英年早逝,定成为一流大家。实际上,他也确有此雄心——为此在三十岁时去欧洲留学,不幸在学旅中病故。樗牛作为文艺评论家很少被提及,而日本近代思想史著作都要讲到他,看来虽只活了三十一岁,却如同耀眼的流星将生命的轨迹深深刻印在了日本思想史上。
《樗牛全集》就在那儿:在旧书库最里面,倒数第二排书架,内侧,右下角。无意中看到时并未特别注意,因为当时并不想读他用它。直到在芥川龙之介的一篇文艺随笔中读到,樗牛是第一个认识到近松的世话物高于其时代物(历史剧)的人,这才想到,樗牛可能是近代第一批评论近松戏剧的人。于是忽然想起曾经见到的《樗牛全集》,于是去找,可三番五次就是找不到!通过电脑查,无记载,无书号,因为很多旧书都没有录入电脑。问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也说不清,只是答应,见到了会告诉我。找到了一部樗牛传记,一本樗牛的文章选集,都是旧书,却没见到其中载有评价近松的文字。这时,只能怀疑自己记忆有误,也就罢了。只是脑袋里还留有那个影像,像一个特写镜头一样清晰:《樗牛全集》就在那儿。直到昨天,在另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里,偶然中发现了《樗牛全集》!的确就在那个位置——第二架,右下角,看来是我把大方位记错了。蒙着厚重的灰尘,看来是许久没人动了。惊喜之余,翻出来看,果然,在第二卷中,收录了樗牛于明治二十八年撰写的评传《近松巢林子》,华丽的文字,夸张的语气,明显的学生腔,与那个时代的整体氛围和樗牛的个人作派完全契合。竟然还在《序言》发现了一处印刷错误,这可是今日的日文图书极少见的。这套《樗牛全集》的出版时间是“明治三十七年”,也就是樗牛去世两年后,这应是第一套《樗牛全集》,才想到,距今已一百余年,果然珍贵。
『樗牛全集』全5巻 斎藤信策,姉崎正治共編 博文館
第1巻 (美学及美術史)
第2巻 文藝評論
第3巻 (史論及史伝)
第4巻 (時勢及思索)
第5巻 (想華及消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