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磅新文学诗集《冷热集》任钧著,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本册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任钧首部诗集。网络孤本

28900 八五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钧

出版社诗人俱乐部

年代民国25年 (1936)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6

清供居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有少量画线,书品尚好,品相如图买家自鉴。
商品描述
任钧(1909~2003)原名卢嘉文,笔名有卢森堡、孙博等,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汉族。九三学社成员。1926年开始诗歌创作,1928年后历任太阳社、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诗歌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员,大夏大学、四川省立戏剧学校教授,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冷热集》、《战歌》、《任钧诗选》、《为胜利而歌》,诗论集《新诗话》,译著长篇小说《乡下姑娘》、《爱的奴隶》,专著《俄国文学思潮》、《艺术方法论》、《托尔斯泰最后日记》等。

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任钧出生于印尼的一个小岛,籍贯是梅县隆文镇文普村。原名卢奇新,后改为卢嘉文;曾用过笔名卢森堡、森堡、叶荫等。早年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时,加入了进步团体新学生社,后来又参加了共青团,与左联诗人冯宪章(兴宁新圩人)是同班同学。两人都担任了学生会的干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对文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当时创造社出版的文艺作品和蒋光慈等人的诗歌、小说。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不久,在梅县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与一批工人、学生参加了梅县的武装暴动,曾一度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人民政府。暴动失败后,学校被关闭,他与冯宪章等几十位师生被明令通缉,有些人被捕了,有的被枪毙。他和宪章躲到西阳小镇的一所小学里暂住。但白色恐怖越来越厉害,他们随时有被抓的危险。他们只好分散躲避,宪章回到家乡兴宁,后来又去了上海;任钧则跑到福建永定一带,后被一位老师介绍到平远一所中学教书,借此隐蔽下来。
在东山中学读书时,任钧就开始写一些短篇小说和短诗,有一部分发表在铅印的校刊上,有几篇作品发表在汕头的《岭东民国日报》上。他是一个出生仅五十三天母亲就去世的南洋孤儿,五六岁时由祖母从遥远的印尼西里伯斯岛带回故土。至今仍保存了一首在中学时代写的诗《我的母亲》:“生孩两月去慈怀,十岁桩残命运乖;怅望南洋长挥泪,双亲骸骨葬天涯。” [1]
“左联”时期的活跃人物
1928年9月,任钧考进了上海复旦大学,由冯宪章介绍参加了太阳社,开始与蒋光慈、钱杏邨(阿英)认识,并在太阳社的刊物《太阳月刊》《拓荒者》《海风周报》上发表作品。此时的署名是卢森堡或森堡,因为他很崇拜德国革命家卢森堡,自己正好姓卢,便以此为笔名。1929年夏天,他离开上海到日本留学,考进了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冯宪章比他早一年到日本,对情况比较熟悉,日语也讲得比较流利,于是便成了他的向导和翻译。与他先后来到日本的还有蒋光慈、楼适夷等。在蒋光慈的建议下,成立了太阳社东京支社,互相交流一些对日本文艺界现状的理解和看法,讨论国内文坛的各种情况。1930年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太阳社的全体成员都参加了“左联”。在日本的作家建立了“左联”东京分盟,先后参加这一分盟的成员共十多人,其中包括胡风、聂绀弩等人。冯宪章因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党组织活动,1929年10月3日被日本警方逮捕,在囚牢中受尽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释放后即被遣送回国。他在上海参加了“左联”的成立大会,可是,不久他又在一次示威行动中不幸被捕,并被判了三年徒刑。1931年8月上旬,还在东京的任钧忽然意外地接到宪章从牢里设法托人辗转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在狱中病得很厉害,要他想办法在上海找一个熟人给他捎一些钱和衣物去。但是这封信来得太迟了!任钧来不及办这件事,上海已传来了宪章病殁在狱中的噩耗。诗人年仅23岁,死后只留下一本诗集《梦后》,还有三部诗稿被查禁后不知去向。著名诗人、作家蒋光慈也于同年同月在医院中悲惨地病逝。直至晚年,任钧仍对这两位英年早逝的诗友念念不忘,深情地为他们写了回忆文章。
1932年初,任钧从日本回到上海,被安排到“创作委员会”工作。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逮捕,“左联”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由周扬担任书记,胡风任宣传部长,任钧担任组织部长,从此成为“左联”核心领导成员之一。这一段历史,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当时,鲁迅、茅盾都住在上海,为回避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他们一般可以不参加“左联”的工作和活动,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由领导成员与他们约定时间和地点碰头,向他们汇报情况、商量问题。碰头的地点,大都选在离鲁迅住家不远的北四川路一带的饭馆里,用聚餐的形式,边吃边谈。几乎每次都由鲁迅先生抢着掏腰包。任钧后来写了不少纪念鲁迅的诗文,由冼星海谱曲的歌词《挽歌》,是为悼念鲁迅先生逝世而作:“太空里陨落了一颗巨星/黑暗中熄灭了一盏明灯/去了/永远地去了/你一代的文豪/像孩提没有了慈母/像夜行人失去了向导/千万人都在同声哀悼……”他曾向鲁迅请教过有关新诗的创作问题,终生牢记鲁迅先生对他的教诲:“千万不要把诗歌写得别人看不懂,也不要把诗歌写得散文化,要认真向民歌学习……”
在此期间,任钧还与诗人穆木天、杨骚和梅县隆文的同乡蒲风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诗歌会”,编辑出版会刊《新诗歌》。他开始写政治讽刺诗,1936年汇编成《冷热集》出版。这本诗集被认为是自“五四”以来,新诗坛上的第一本讽刺诗集,是中国新讽刺诗的奠基石。 [1]
为抗日高唱“战歌”
抗战期间,是任钧诗歌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由上海辗转来到武汉、成都、重庆等地,沿途为《救亡日报》撰写所见所闻的短篇通讯和宣传抗日救亡的诗歌。1938年春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机关刊物《笔阵》。在旅居重庆时,出版了三本抗战诗集,即《后方小唱》《为胜利而歌》和《战争颂》;两本独幕剧集,即《新女性》和《中华女儿》。而早在1937年,他在上海就出版了抗战诗集《战歌》,其中的两首诗《妇女进行曲》和《车夫曲》,分别由作曲家任光、沙梅谱曲,在全国各地抗日群众中传唱。激越高亢的旋律,热血沸腾的激情,鼓舞着全国大众团结抗日,他的《祖国,我要永远为你歌唱》,饱含爱国情怀,有一唱三叹的魅力,是一首佳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少量画线,书品尚好,品相如图买家自鉴。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