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
  •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
  •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
  •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
  •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

正版现货 书内干净

10 1.4折 6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段鹏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3

装帧其他

货号C73

上书时间2024-11-05

可信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段鹏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2
  • 版次 3
  • ISBN 9787565727979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4页
  • 字数 53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经典传播学理论教材《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的全面修订版,第3版在原书清晰、完备的框架和丰富、详实的内容基础上,删除了大量过时的案例和边缘化的理论,借鉴吸收了21世纪前20年国际*前沿的传播学理论,采用跨学科、智能化、融合化的理论视角,新增了新媒体传播学、智能媒体传播学、新传播技术的传媒应用、新兴研究方法等全新理论内容,并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技术理论、媒介批判理论、新媒体与新受众、传播效果的*论述等进行了深入地梳理与反思。《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的内容兼具深入性、前沿性、全面性与可读性,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科高等教育和理论研究、业界实践重要的参考图书。
【作者简介】
段鹏,1974年12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11引智计划”智能融媒体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同时兼任CSSCI期刊《中国电视》特邀执行主编、ESCI英文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联合主编。

累计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近20项重要课题。出版科研成果近500万字,其中专著10部(含英文专著2部)、教材4部、与人合著4部、译著2部、合译1部、主编8部(其中英文工具书2部6卷本)。

科研方面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15年)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一等奖。

教学方面讲授《传播学理论》等7门专业课程逾20年,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组第一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及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
【目录】
目录

绪 论 / 1

第一节 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 / 1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 / 7

第三节 传播的类型 / 23

 

上编 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流派 / 56

 

第一节 早期传播研究的贡献 / 56

第二节 近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与促进 / 64

第三节 传播学的兴起 / 75

第四节 传播学的不同流派 / 98

 

第二章 传播学的新门类与新趋势 / 138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学 / 138

第二节 国际传播学 / 149

第三节 发展传播学 / 156

第四节 健康传播学 / 160

第五节 新媒体传播学 / 168

第六节 智能媒体传播学 / 175

 

第三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 183

第一节 定性研究方法 / 184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 186

第二节 定量研究方法 / 191

第三节 混合研究方法 / 198

第四节 数字人文研究方法 / 204

 

下编 传播学的基本框架与外延

 

第四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 210

第一节 社会制度与媒介控制 / 210

第二节 把关人研究 / 226

第三节 控制的不同形态 / 231

 

第五章 信息与符号 / 239

第一节 信息 / 239

第二节 符号 / 250

 

第六章 传播媒介 / 266

第一节 媒介的界定 / 266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特征与媒介选择 / 275

第四节 西方媒介产业 / 287

第五节 新传播媒介 / 297

 

第七章 受 众 / 304

第一节 受 众 / 304

第二节 受众主体 / 312

第三节 受众研究 / 324

第四节 新媒体与新受众 / 336

 

第八章 传播效果 / 344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 / 344

第二节 传播效果理论 / 364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普遍取向 / 43

 

后记 /45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