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学——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1500—1800)(新时代北外文库)
  • 汉学——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1500—1800)(新时代北外文库)
  • 汉学——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1500—1800)(新时代北外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学——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1500—1800)(新时代北外文库)

正版图书 内容干净整洁 无笔记划线 品相如图 实物拍摄

30 3.4折 8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西平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41-1

上书时间2024-06-29

菲菲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西平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4
  • 版次 1
  • ISBN 9787010228655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74页
【内容简介】
梁启超当年在谈到中国历史的研究时曾说过,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研究中国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及“世界的中国”三个阶段。从世界看中国,看西方,这是本书之核心。本书是以总结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相互交流的历史经验为主题,这一总结的历史基础就是文明的多样性,离开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整体,就会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偏离文明多样性的历史观。因此,文明的多样性是本书写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九世纪后西方设计了一套现代化话语体系,从此东方和西方,现代和传统,二元对立的模式成为我们理解自身和世界的基本出发点。但十九世纪以来的百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从长时段,大历史来看中西文明之间的关系要更为多彩和丰富,1500-1800的中西文明互鉴史就完全结构了十九世纪以来的中西文明观,此书的思想意义在此。
【作者简介】
张西平,男,1948年生,现为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原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天主教文献整理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张西平出版了11部专著并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百余篇论文。
【目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