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精装)

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65.6 8.0折 82 全新

库存20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吴兢 著;谢保成 解读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7887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06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406页

定价82元

上书时间2019-08-12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讨论国家治理、君臣关系等重大问题,客观反映了贞观时期治国理政大政方针尤其是谏诤制度的由来及发展变化,其中规范君臣思想道德的思想和理论尤为重要。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贞观政要》记载的贞观时期君臣相得的历史场景,客观说明了“贞观之治”盛世的由来,以及其后期因政策变化而导致盛世难以为继的历史面貌。其编撰出版,对于提示历代君王及为政者重视“君臣合契”“君臣共理”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吴兢在武周时期入史馆修国史。玄宗时期曾任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居史馆任职三十多年,修史注重叙事简练、直笔而书。《贞观政要》一书很好的体现了吴兢的修史风格。

【作者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贞观政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研究员、教授谢保成解读。作者为中国唐史学会理事,著有《隋唐五代史》《中国隋唐五代思想史》《中国隋唐五代政治史》等著作。研究《贞观政要》多年,曾整理出版《贞观政要集校》(中华书局2003年)一书。其对《贞观政要》的解读,汇集了历代对该书的诠释、解读,同时呈现目前学术界及本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个新的权威解读本。

【本书亮点】

(一)导读宏观、微观并重,全面而翔实

作者在《贞观政要》导读部分,在介绍吴兢和《贞观政要》创作经历、主要内容时,一方面注重对贞观至开元间历史大势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以期让读者深入了解《贞观政要》创作旨趣;另一方面对《贞观政要》各卷具体内容、进奏时间、流传与版本等细微问题进行深入辨析、阐释,引导读者关注历史细节。

作者将笔墨集中在《贞观政要》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价值、流传、影响上,没有过多阐释历史上对《贞观政要》的评价与研究,一气呵成,可读性非常强。

(二)点评、批注注重文献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贞观政要》撰写的主旨非常明确,即“义在惩劝”“作鉴来叶”,因而其内容集中在君道政体、任贤纳谏、为民择官、教戒皇子、社会公德、从政修养、崇儒兴文、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善终等关乎国家兴亡的大政方针上,通过君臣间具体的交流和事例,来说明执政者应尊崇的“君道”、为臣者应保守的“臣道”,劝诫意义非常强烈。本书点评和旁批部分强调现实关照性,用了大量篇幅和文字,来说明《贞观政要》治国理政理念对于当下社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要求主事者“先存百姓”“以人为本”,善于吸纳各方意见,重视官员品行,施政以仁意、诚信为本,依法治国、公正公平,戒除奢靡、慎始慎终等方面。这一方面是因为《贞观政要》本身具备这样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作者“以史为鉴”,强调从传统文化经典中吸收营养的学术思想的体现。

(三)注解重视典章制度的阐释

即便对于熟悉古代历史的读者而言,古代的典章制度也是阅读和研究中的难点。《贞观政要》中,有大量的历史人物是带有官职的,作者对所有有关官职的品衔、职责进行了注解,以确保读者对该人物有客观、准确的了解,从而避免对正文的表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同时作者非常重视地名、制度等内容,凡有需说明或详解者,均作了相应解释,以使读者全然了解背景知识。

(四)重视文本完整性

作者虽然将主要的笔墨放在《贞观政要》内容阐释和历史价值的表述上,但对于文本也同样极为重视。各重要版本之间文句的差异,在注释中多有说明,更重要的是,除流传的《贞观政要》文本外,作者还完整地辑录了建治本、内藤本、写字台本《贞观政要补》的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贞观政要》的流传和版本,并理解全书。

【导读】

《贞观政要》10卷,吴兢撰,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在洛阳“诣明福门奉表以闻”。

一、吴兢生平与政治倾向

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记载稍有不同,《旧唐书》卷102《吴兢传》为:“天宝八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余。”《新唐书》卷132《吴兢传》为:“天宝初……卒,年八十。”以天宝八载(749)卒计,若“年八十余”,实际年龄已过80周岁,生年不当晚于高宗总章二年(669);若“年八十”,实为79周岁,生当高宗总章三年即咸亨元年(670)。因此,吴兢生年是个概数,生在高宗总章、咸亨之交(669—670),卒于玄宗天宝八载(749)。

吴兢“励志勤学,博通经史”,武则天当政的最后几年,魏元忠、朱敬则荐其有史才。长安三年(703)正月诏修唐史,以吴兢为直史馆,与朱敬则、徐坚、刘知幾等共同修撰。这是吴兢史学生涯的开始。数月后,拜左拾遗内供奉。

中宗神龙元年(705),桓彦范与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武则天还政中宗。中宗以桓彦范为纳言(即侍中),吴兢代写谢表《为桓侍郎让侍中表》,是现存吴兢最早的一篇文章。不久,柳冲上表请修氏族之谱,吴兢以补阙之职奉诏预修。

神龙二年(706),武三思、韦皇后势力膨胀。在武、韦势力挟制下,中宗动摇了“依贞观故事”的初衷。武、韦欲除掉李唐继承人,“日夜谋谮相王”(李隆基生父、后来的睿宗),指使侍御史冉祖雍诬奏相王等与太子李重俊“通谋”举兵造反。针对冉祖雍的诬奏,吴兢上疏中宗,指出诬奏相王是“祸乱之渐,不可不察”,强调“自昔剪伐枝干,委权异族者,未有不丧其宗社也”。

经过六七年时间的较量,李隆基继平定了诸韦之乱后,又一举尽歼太平公主势力。亲政为玄宗,励精图治,使得“贞观之风,一朝复振”[1]。

这几年,吴兢转起居郎,迁水部郎中,兼判刑部郎中,修史如故。以母丧去官,朝廷几次“夺情”欲令起复,吴兢三上《让夺礼表》,表示要恪守“三年之制”。虽然“停职还家”,却“匪忘纸札”,继续修撰。开元三年(715)守丧期满,以长垣县男拜谏议大夫,依前修史。开元四年(716)十一月,与刘知幾重新修定《则天实录》30卷,新成《中宗实录》20卷、《睿宗实录》5卷,姚崇奏请褒赏刘知幾、吴兢。十二月,姚崇罢相,宋璟继任。史称:“宋璟为相,欲复贞观之政。”[2]秘书监马怀素奏请整比图书,编次书目,吴兢以卫尉少卿之职奉诏参预编次。开元六年,吴兢授著作郎兼昭文馆学士。不久,吴兢提出辞去史职,请求外任。他的《乞典郡表》呈上后,玄宗不准其请。

开元八年五月,源乾曜为侍中、张嘉贞为中书令。这就是吴兢《贞观政要序》所说“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位居宰辅”,二公并相之时,弼谐王政,缅怀故实,以“太宗时政化良可足观”,“爰命下才,备加甄录”,“于是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旨要,举其宏纲”,正式编纂《贞观政要》。

(节略)

【目录】

导读
一、吴兢生平与政治倾向 ( 1 )
二、《贞观政要》的结构与内容 ( 5 )
三、《贞观政要》的影响与价值 ( 14 )
四、《贞观政要》进奏时间辨析 ( 20 )
五、《贞观政要》的流传与版本 ( 23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 31 )
上贞观政要表 ( 31 )
贞观政要序 ( 33 )
贞观政要卷第一 ( 36 )
君道第一 ( 36 )
政体第二 ( 49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